浅谈企业的库存管理(2)
2013-09-18 01:27
导读:3.办理入库、出库手续。入库、出库手续由此产生的凭证,是保管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系统、进行、分析的基本信息。入库手续主要包括各种凭证的签收
3.办理入库、出库手续。入库、出库手续由此产生的凭证,是保管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系统、进行、分析的基本信息。入库手续主要包括各种凭证的签收处理,建立保管账目等;出库手续主要包括各种出库凭证的核对处理,通知备货出库等。
三、注重价值变化
在储存期间,物资在价值方面还可能发生以下几种变化:
1.呆滞损失。储存的时间过长,虽然原物资的使用价值并未变化,但企业需要发生了变化,从而使该物资的效用降低,无法按原价值继续使用,形成了长期聚积在储存领域的呆滞物资,这些物资最终要进行降价处理或报废处理,所形成的损失为呆滞损失。
2.时间价值损失。物资储存实际也是货币储存的一种形式。资金的时间价值决定,每存放一个时间,资金则按一定规律减值。所有被存物都必然占用资金,而资金的使用要付出一定利息,储存时间越长利息支付越多,或者储存时间越长资金的机会损失越大。这是储存时不可忽视的损失。
四、注重物资维护与保养
物资维护保养的含义是通过一定的条件及对被保管物品的具体技术措施,保持其使用价值不发生减退的全部工作。维护保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各项:
1.创造适合于物资储存的环境条件。这是维护保养货物的根本性措施,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能有效防止和控制货物的变化。
2.对主要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条件、湿度条件、密封隔离条件等进行控制,对物资起到保护作用。
3.对部分所存物进行个别技术处置,即对部分物资采取技术措施。主要技术措施有:(1)个别物品的封装。(2)物资表面的喷涂防护。(3)物资表面施以
化学剂。(4)气相防锈保护。(5)喷水增湿降温等。
五、减少不合理储存
不合理储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储存技术不合理,造成了物品的损失,另一方面是储存管理、组织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储存作为一个利润源的作用。主要不合理储存有以下形式:(1)储存时间过长。(2)储存的数量过大。(3)储存数量过低。储存数量过低会严重降低储存对供应、生产、消费的保证能力。(4)储存结构失衡。储存结构是被储物的比例关系,在宏观上和微观上被储物的比例关系都会出现失调,这种失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储存物品的品种、规格、花色失调。存在总量正常,但不同品种、规格、花色此有彼无的现象。{2}储存物不同品种、规格、花色的储存期失调、储存量失调。存在此长彼短或此多彼少的失调现象。{3}储存物储存位置的失调。在大范围位置上或局部存放位置上该有却无、该少却多、该多却少的失调。
总之,对于库存管理要加强责任心,签订
责任书,要求保管员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存在质量问题的物资入库。严禁库存物资因疏于管理而造成丢失、破损、锈蚀。只有一切按制度办事,调动库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才能使库存管理工作真正达到堵塞漏洞、提高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