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局限性的理性分析(1)

2013-12-11 01:16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局限性的理性分析(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 企业 受托者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完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 企业 受托者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中国 证监会于2000年11月份,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细则》,财政部于2001年6月份,发布了《内部 会计 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这些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整顿和规范 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秩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 目前 的内部控制客观环境和内部控制制度自身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局限,阻碍着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趋利弊害。 

  一、内部控制客观环境的局限性 

  (一)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对内部控制信息缺乏接受力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 法律 、法规都很不健全,交易不规范、非法谋取暴利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能引起投资者的猜测和恐慌,对公司的资本运作产生不利 影响 。同样,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的情况下,即将申请上市的国有企业如实对外披露相关内部控制 内容 ,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影响或延误企业的正常上市。 

  (二)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力 

  股权结构是指公司的流通股、法人股、国家股占全部外发股数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是企业组织形式的核心。根据詹森·麦克林(1976)、法玛·詹森(1983)、德姆塞茨·莱恩(1985)的 研究 结果,股权结构分为“股权集中”与“股权分散”两种。前者指股权集中于内部股东,后者指内部股东只占较少的股权,外部股东人数较多,且股权按分散。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典型的股权集中型的,流通股在总股本的比例中所占比例仅为31.6%,而国有股、法人股占总股本比例则达68.4%,即使能将某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全部买进,也不能取得公司的控制权。在内部人或控股股东等关键人大权独揽的情况下,中小股东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因此,中小股东主要以二级市场的“逐利”为主,更关心的是企业的运营结果,而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兴趣不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公司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备而实不至”,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不少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据调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100%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22.1%,50%以上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78.2%,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公司占总样本的47.7%,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而作为所有者代表的董事会,既不能充当所有者的“守护神”,又不能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内部控制如“空中楼阁”,形同虚设。 
   
  以上 分析 表明,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的客观环境建设,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只能是奢谈。笔者认为,当前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按照国家的产权政策和目前国有资本的经营状况,可考虑采用国有股回购、公司职工持股,或者通过产权置换,吸收民营、机构投资者和国外资本等途径,以降低国有资本比例,使国家无须操心便可获取“搭便车”所带来的资本收益。第二,积极推进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一般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董事。他既不代表出资人(包括大股东),也不代表公司管理层,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公司战略、运作、资源、经营标准以及一些重大 问题 ,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独立董事的加入,不仅能够降低执行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而且有利于公司内部的检查、评判、监督和约束,从而改善公司内部的制衡机制。至于独立董事的人选,最好是了解公司运作情况的管理人才,比如,曾在公司工作过的,或是曾被聘为公司顾问的人,并给以较少份额的股票期权,使其既有兴趣参与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又不至于与公司的管理层“同流合污”。同时,为了规范和监督独立董事的行为,笔者建议,我们可成立包容董事和独立董事参加的“董事协会”,作为全国性的非政府的董事自律组织,为提高独立董事专业素质、促进国际交流、培育独立董事文化服务。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尚洪涛、邓黎阳
上一篇: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