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学理论(1)
2013-12-12 01:10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学理论(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内容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 现代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人学
内容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 现代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人学 理论 基础,阐明了管理过程的二重性和人力资源与企业管理模式的关系。由此论证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是建立在人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企业文化管理,并指出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把企业员工塑造成具有文化力的企业文化人。
关键词:人学理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文化力 企业文化人
企业是现代 社会 发展 的微观 经济 主体,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微观文化载体。因此,企业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而企业的现代化实质是管理的现代化。如果说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承载企业运行的双“车轮”,那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推动企业“车轮”转动的原动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不仅应包括建立在现代 自然 科学 、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基础上的管理 方法 的科学化,以及 计算 机、 网络 、多媒体通信技术为辅助管理手段的自动化和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管理组织在开放化等方面为人们所熟知的内容和特征,更应该包括建立在人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人性化。
人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的需要
需要,是人的生命体存在和发展对环境、对象和自身的一种依赖关系。有需要是人的现实存在的一种本性,只要有生命就有需要,没有需要也就意味着人的生命中止。需要是人性的内在动机和动力源泉,它引发着人的活动力量,规定着人的行为方向,直接导致人的各项活动,成为人的本质活动的内在规定。激励是根据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某些措施来引发人产生某种动机、愿望和行为积极性的过程。因此,需要是构成激励的人性基础的动力要素。正确地探讨和界定“人性”需要是激励论的逻辑起点。
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和丰富多样性。它的产生和实现是由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经济水平和实践活动所决定的。但是,需要更突出的特性在于它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体现在作为主体的人的活动的“为我”倾向。受到这种“为我”倾向的制约,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总是以满足主体自身的某种需要为目的。需要的主体性还体现在人的需要意识上。动物的本能需要不为动物自觉意识到,而人的需要则是能被主体自身自觉意识到的,从而产生需要意识。需要意识是主体对自身需要进行评价和追求的自觉能动性,它对主体需要的实现起着评价、调控和激励的作用。人的需要是丰富多样的,也是高低有序的。按性质分,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它是主体要求实现自身物质价值的需要。精神需要则是主体要求得到理解、尊重、信任、关爱、社会交往、自我实现等表现自身精神价值的需要。人的价值由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两部分组成。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人的思想的自我组织系统
人的思想是一个高度自我组织的有机系统。人脑是一个具有多极反馈功能的自调自控的自我组织系统。在人脑的生理基础上形成了人的思想活动的驱动系统,信息接受、加工 分析 和存储系统以思想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系统。人的思想系统的这种内部结构以实践为中介与外部环境进行着信息交换。“人的思想的自我组织就是以思想系统内部所具有的自我发动、自我加工和自我调控功能为依托,以外部环境提供的源源不断的信息为条件,自主、独立进行的思想结构的调整和整合,是思想的自主运动、自己发展。”
由思想的自我组织原理可以得知:企业员工是具有意识能动性的主体,因而企业目标战略、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等只有为企业员工自我理解、接受并认可才会发生作用。因此,企业要尊重员工的自觉能动性,把他们看成有情感能动的人,而不是“赚钱工具”、“经济动物”等异化的人。
企业管理过程的两重性
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是一个物质投入与产出和精神(文化)投入与产出的过程,且精神(文化)投入—产出控制物质投入—产出。但是,这种区分只能在观念中进行,在现实中,这两个过程是无法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是企业人的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其中交织着人的思想、文化、情感和意志等人的本质力量因素,这些因素主导着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因而,企业管理的关键是理顺人“心”,即理顺员工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意志,保持其方向的总体趋向,形成合力。受这种精神(文化)投入—产出调控的物质投入—产出才会形成最佳效应。从管理角度讲,物质投入—产出过程是对物—物的管理过程;精神(文化)投入—产出过程是对人—人的管理过程。对人—人的管理过程决定着对物—物的管理过程。因此,企业中对人—人的管理过程是企业整个管理活动围绕的中心。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便是以人为主体和核心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双重投入—产出过程。它力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形成科学、高效的投入—产出,是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的整体行为过程。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人学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的“人力资源”
由上述分析可知,管理不仅是一种劳动方式,更是一种文化方式。它涉及用何种态度和方法对待人,以及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这里所谓的“人力资源”其概念的外延是宽泛的,它既包括企业内部人员—企业股东、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也包括企业外部人员—企业产品的消费者(顾客、客户)和其它社会公众。
员工——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利润创造的源泉。依据美国著名经济学生产函数公式:Q=AKαLβ(Q为产量,A为常量1.4,K资本生产要素、L为劳动力生产要素,α、β为系数分别约为0.35、0.70),从这一个公式中可以看出:在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各生产要素的贡献中,其劳动力生产要素的贡献占了近70%,劳动力生产要素是其它生产要素发挥作用的实施者,是企业家才能实现的载体。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