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鸽集团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1)(3)
2014-01-11 01:13
导读:白鸽自身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不完善,未彻底打破平均主义,在分配上还是按资历、学历等条件的分配形式,这也是员工外流的重要原因。 企业 各类人
白鸽自身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不完善,未彻底打破平均主义,在分配上还是按资历、学历等条件的分配形式,这也是员工外流的重要原因。 企业 各类人员的收入水平与职位的相对价值、人才的市场价位和个人的业绩贡献脱节,企业员工特别是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从而使这部分人才选择去了一些有先进管理经验、有更大 发展 空间的企业工作。
3.2 新产品开发缺乏理性
(1)白鸽在过去5年中开发了许多目标与目的不清晰且背离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新工艺,如:2003年投资开发的磨钢球砂轮混配料系统技术,2000年 研究 生产的压电晶体系列微粉产品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 分析 个中原因主要有两点:
① 轻视市场。现在的市场是买方市场,而白鸽的市场调研工作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技术人员在开发时只看到技术的先进性,而忽略了市场的实际需要。
② 领导的主管臆断。这是大多数国有企业的通病,不幸的是白鸽也没有例外。白鸽的决策层很少关注市场,他们只是在办公室中想象可以实行的市场策略,仅根据模糊的市场感觉决定新产品工艺的开发,不注重市场的可行性研究,缺乏对开发必要性进行 科学 论证的观念。
盲目的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给白鸽带来了许多伤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浪费了巨大的财力。据统计白鸽整个集团在2004年度因新开品开发不成功而损失的资金大约有2200万之多。第二,失去了大量的市场机会。失去的市场要想再找回,对现今的 中国 市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三,挫伤了员工的士气。不成功的市场开发行为,降低了员工对白鸽未来发展的信心。第四,损害了白鸽的市场形。这种状况会让大家觉得白鸽内部混乱无序,降低顾客对企业产品的信心。
(2)核心产品的技术创新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白鸽的核心产品技术开发力度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白鸽内部创新机制的僵化,使得技术开发活力不足。主要体现在:
①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技术创新系统中,企业应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只是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它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但白鸽不主动进行技术创新,而是在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开发某产品时才着手相关工作,严重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尽管白鸽在改制后提出要实现“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但事实上还远没有达到这一目标。
②技术创新管理部门间缺乏协调 。白鸽内部管理技术类工作的部门有两个,技术改造部和技术创新部。这两个部门在进行技术开发时各自进行相关工作,科学分工和协作几乎不存在。这样使得许多工作重复进行,造成投入分散,重点不突出,不仅浪费了企业的大量资源,还 影响 了白鸽的市场开发工作的进行,失去了许多宝贵的市场机会。
3.3 各分公司间缺乏合作意识
白鸽集团选择的是一个地区建立一个生产基地的模式。如上海白鸽 ,深联白鸽 ,厦门白鸽,杭州白鸽等,并且他们之间没有各自市场的区域划分。随着市场的发展,这种模式使得白鸽的各分公司间竞争日趋激烈,各自为战,完全没有白鸽作为一个总体在市场中同其他公司进行竞争的观念。区域生产单位的模式也使白鸽集团新产品开发工作总体进展很不理想。白鸽各分公司现在实行的是财务各自独立核算制度,这使得他们各自的独立资金都不足以进行大型的技术研发工作;总部虽有能力开展研发工作,但财务的过分独立也使得总部只看重资金的流入,而不愿投入大量的经费开支去进行研发。这种状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白鸽集团将会丧失集团规模优势,最终走向瓦解。
3.4 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
在对白鸽进行深入调研后发现其原来的企业文化存在的主要弊病有:
(1)组织结构等级分明。“领导决策,下级服从”是白鸽存在的“尊重领导”文化。等级的分明使白鸽内部上下级的传播要层层进行。中层干部是最主要的传播渠道,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但是事实上中层的思维是:对领导的做法和观点有意见,就等于反对领导本人。众多的中层干部担心得罪领导,影响前途,不愿把不利于领导的信息向上反映。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下面信息的向上流通。
共8页: 3
论文出处(作者):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