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安徽省企业集团竞争力评价研究(1)

2014-04-01 04:30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安徽省企业集团竞争力评价研究(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文章介绍了企业集团组织形式、作用以及发展趋势,
【摘要】文章介绍了企业集团组织形式、作用以及发展趋势,分析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现状。对于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竞争能力和竞争机制,做细致分析并构造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功效系数法,加权平均法计算出竞争力指数。然后根据安徽省情况提出对策,以提升和重建企业集团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集团;竞争力;竞争力综合指数
  
  
  一、企业集团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竞争已完全超越了国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大公司和企业集团的实力和竞争力上。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国家)特定的产业通过国际市场销售起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高级组织形式之一,是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为核心,通过资本、契约、产品、技术等不同的利益关系,将多个企业事业单位联系在一起,具有多层次的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多法人经济联合。
  企业集团在我国的发展的历史较短。从80年代初的企业横向联合至今,大约经历了20年的时间。大约分四个阶段,1980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经济联合暂行规定》,明确提出了“三不变”的原则下,鼓励企业发展横向联合。到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的若干问题规定》,首次提出要通过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逐步形成新型的经济联合组织,发展一批企业群体或企业集团。这一阶段是我国的企业集团的孕育阶段,企业的横向经济联合为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提供思想和组织基础,中国企业集团开始萌芽。1987年国家体改委和原国家经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几点意见》。对企业集团的含义、组建、条件、内部管理的问题第一次作出了原则性的明确规定,随即,各种形式的企业集团迅速涌现。1989年,国家体改委印发了《企业集团组织和管理座谈会记要》,首次对企业集团的基本特征做出了初步界定,强调企业集团要以产权为主要的连接纽带。这一阶段的企业集团绝大多数人仍不规范,但已有企业集团开始一产权为主要连接纽带,企业集团真正的开始出现。至1991年底由于企业集团组建和发展过急,组建工作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草率性,多数企业集团都没有突破原来行政性公司和一般经济联合体的格局。1991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批转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请示通知》,对试点企业集团的有关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首批55家试点企业集团。1997年,国务院又提出了企业集团要建立以资本为主要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并将试点企业集团扩大到120家。同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强调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较强的竞争力的“四跨”大型企业集团。在这一阶段,我国企业集团进入发展的轨道。十五大以后,在“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方针指导下,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迅速成长起来。2000年底,经省级单位批准的较大型企业集团已经达到2655家;资产总额达106984亿元,营业收入达到53260亿元。到2000年底,营业收入和年末资产总值均在5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已达到140家,在《财富》杂志最新公布的全球500家大企业的排名中。中国大陆已达到11家。2000年底,企业集团为特大型、大型的企业共计1697户,占2655家的63.9%;其资产总额达到97257亿元,占全部的资产总额的90.9%,发展7279特大型企业集团的工作取得很大成就。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企业集团的作用
  
  企业集团的有以下作用:(1)集团的协同优势。由于企业集团之间的产权纽带关系,企业集团对成员企业有控制权,通过集团成员企业中分工,集权和分权的合理分配,可以使集团在市场中协同作战,抵御外部的激烈竞争,又能使每一个成员企业对市场快速的反应保持灵活性。(2)集团的“垄断”优势。企业集团的实力大,资本雄厚使企业集团比一般单法人企业更容易进入那些只有凭借企业雄厚事例才能进入的较高进入壁垒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和进入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并可在该行业和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由于企业集团的生产规模从理论上讲已经超出了一般的企业规模,使得企业集团的通常在主营产品中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这种占有率足以影响和左右该产品的市场价格及供给情况。(3)集团节约交易成本优势。在企业集团的内部,协作取代了竞争成为生产的主导因素,有效的联合能产生规模递增效应,从而使集团的总体中的个体也能从中受益。企业集团在战略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其多元化经营、拓展经营边界和风险规模上。一般而言,单法人企业是无法言及“多元化”。即使言及“多元化”,由于企业总体规模不大,在各个领域 都无法形成经济规模,其多元化成本也非常高。(4)集团的“品牌”优势,“品牌”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的价值已大大出乎人们的以往想象。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品牌意味着顾客对产品的质量、服务等一系列企业行为可以进行有效的预期,同时还可以满足一部分顾客的虚荣心。但品牌的建立除了企业的自身的基础外,还需要较大的广告投入,并需要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支撑。这不仅仅是因为广告的规模效益,也因为没有一定的市场占有量则无法称之为“品牌”,而单法人企业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企业集团的品牌优势,不仅是因为广告的推销的规模效应,而且因为企业集团还可以通过主营业务的品牌效应向集团扩张的新领域延伸,使得企业集团以低成本进入其它领域。
  
  三、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集团竞争力超过一般中小企业,那么我们怎样评价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呢?借鉴国内有关研究成果,我们构件了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竞争能力和竞争机制两大因素组成,其中,竞争能力分为生存力、发展力、和潜力三个层次,是企业集团的综合竞争力的基础;竞争机制包括组织制度、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和创新机制五个方面,是企业集团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竞争能力评价指标包括:(1)生存能力。包括企业现有资本规模、市场规模和收益情况,是企业市场能力、生产能力和现有技术水平等的综合体现。(2)发展竞争能力。即企业已经具有的扩张能力,包括资本增加、市场扩张和收益提高,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潜在的竞争力。即企业未来可能拥有的市场竞争能力,包括人力资源能力和研究发展能力等。企业潜在能力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机制竞争力是企业将潜在竞争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能力、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我们经过筛选提炼出以下指标,生存能力包括营业收入、总资产贡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总资产周转率;发展力包括净资产增值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潜力包括新增固定资产投入比例、投资收益率、新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根据经济指数基本原理,利用功效系数发,对具体数采取无量纲话,对对象进行综合评价。
  
 对于竞争机制包括制度,决策,激励,管理,创新,主要通过定性描述有专家通过打分形式,然后平均决定。
  我们将企业集团竞争力的两大因素——竞争能力与竞争机制迭加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竞争力指数,以反映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力指数。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其模型为:CPI=a X+(1-a )Y
  其中,CPI为集团综合竞争力指数,X为集团竞争能力指数,Y为集团竞争机制指数,a为变动权数。
  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对各参数予以附值,a值也根据集团竞争能力与竞争机制所占比重确定,得出CPI具体数值。
  企业集团竞争力较强的标准:CPI≥80
  企业集团竞争力次强的标准:80>CPI≥70
  企业集团竞争力中等的标准:70>CPI≥60
  企业集团竞争力较差的标准:CPI<60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国有企业转型过程中宏观与微观权力关系的渐进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