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有效竞争模式(1)(2)
2014-04-02 01:00
导读:如果进入者只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而不考虑行政目标,则其一阶极值条件为:f′(k)=0,得K=B。 然而,若考虑行政目标,按照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经
如果进入者只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而不考虑行政目标,则其一阶极值条件为:f′(k)=0,得K=B。
然而,若考虑行政目标,按照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经济效益目标是与投资规模呈上凸的函数关系(即f″(k)<0),可见在一定条件下,即投资效益函数值达到顶点后,投资增长与投资效益、行政目标与经济目标是相矛盾的,因而政府的市场进入必须对二者进行权衡,以求得总目标(R)最大化。即:MɑxR=Mɑx[αK+β(K)]
一阶极值条件为:
这就是说,在政府进入目标多元化情况下,政府的市场进入不会把投资规模定在利润最大化的水平上,这时政府的均衡投资(即A点)必然大于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投资(即B点),即产生了过度进入行为。而且行政目标的权重越重,?琢值越大,政府均衡投资对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投资的偏离值也越大。这一结论意味着,只要企业的产出量的增长能够带来地方税源的增加,则企业就可以在地方政府的庇护下不管盈亏状况如何,继续运转下去。地方政府的利益刚性导致过度进入,从而形成汽车产业分散经营,集中度低的现状。
四、有效竞争的实现途径
由于行政划分导致汽车市场的割据状态必然影响汽车产业以横向或纵向并购的方式来规模化重组的效率。现实有效的途径是将汽车产业联系内部化,通过组织协同大中小企业关系,在各种规模的企业间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体系,整合形成若干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跨地区企业战略联盟。作为独立于地方政府的利益主体,战略联盟能够规避地区分割和不适当的行政分割,在区域内自行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产业组织体系,形成产业群,从而实现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的可行性竞争态势。
1. 建立战略联盟:差异垄断竞争的均衡。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1)供应链:零部件与销售。零部件供应体系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即模块层、部件层和零件层。供应商应明确自身所处的层次,寻找规模化的共性,注重宽系列、多品种与供应规模之间的关系。模块层要注意与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密切沟通,参与整车厂的同步开发,“即装即到”装配概念应在汽车零件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之间运用和推广。在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汽车制造商的配套关系上,应打破地区性和行政性的封锁,汽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企业的关系完全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运作。
另外,我国的汽车产业的生产、销售、维修是脱节的,应该加强厂家与经销商、售后服务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轿车生产厂商—销售公司—代理商的全国联网系统,建立公共数据库,交流信息,提高效率,并可以实现系统整体目标。
(2)产业链:分工和协作网络。核心企业是指在产业内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并且能够产生关联效应、带动产业成长的企业。核心企业根据专业分工要求分包给其他中小企业,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核心企业不再从其内部提供所需的大部分资源,而是作为“协调中心”,把生产过程建立在与分包商和供应商长期交易关系的基础上。
(3)产业组织:一体化和产业内贸易。汽车企业战略联盟的协作分工促进了产业组织一体化的形成,也使产业内贸易得以发展。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部门内的某一项产品同时发生输出和输入的活动。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济、产品差异、需求重叠。
产业内贸易使政府在财政税收体制上要采取相应的变革,改变目前对产地有利的征税办法,使其对投资者所在地和投资企业有利。要加速理顺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税收关系、贷款关系、外汇关系、受益分配关系和业绩统计关系,使企业集团摆脱条块体制分割的禁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 创造有利的外部性: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均衡。
(1)转变政府职能。汽车产业协作必须以市场推动为主,地方政府应从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区域共融角度出发,提供适当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并着力理顺市场机制,给各经济主体一个最合理的经济运行空间,规范和优化可行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有效的竞争。
(2)强化企业投资硬约束。预算硬约束是指地方政府决定投资某一建设项目(或企业)时,其资金运用不能超过当期收益或未来收益的现值所确定的限度,这样就迫使地方政府承担投资风险,在成本与收益的理性分析之后谨慎做出决策,努力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而可见预算硬约束机制能在投资决策期防范盲目建设,重复投资行为的发生,确保投资主体的理性决策,防止过度进入。
(3)强化市场竞争硬约束。竞争硬约束是指地方政府投资建立的企业在产品市场上面临着公平、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借助行政手段保护自己。地方政府应从大局出发,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逐步消除对本地企业的“父爱”情结。由公平竞争产生淘汰机制,经过筛选后继续保留在产业内部的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效率或资源配置效率,而不具竞争力的企业则被淘汰出局,通过破产或转产等方式退出市场,使市场均衡重新恢复。
(4)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汽车产业。政府应鼓励民间资本的介入,发展非国有制经济,与此同时也可解决资金问题和决策非理性问题。借助于对国有经济的股份制、民营化改造和非国有经济的成长,将国有资产逐步从竞争性产业中撤出,使地方政府不能以所有者身份获取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切断行政保护与地方收益之间的利益激励。
参考文献:
1.斯蒂芬.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国大学排名
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杜传忠.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与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工业经济,2003,(6).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