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新机制的建设来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2)
2014-04-15 01:07
导读:2.独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的竞争能力。企业依托这一独特的竞争优势能迅速占领目标市场,赢
2.独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的竞争能力。企业依托这一独特的竞争优势能迅速占领目标市场,赢得顾客信任,形成特色垄断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可被其他企业所模仿,难以被其他竞争能力所替代,因而同行企业、替代品企业在一定时空内难以与本企业相抗衡。
3.延展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即由核心能力能够衍生出一系列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它能使企业打开多种产品的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有力地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能有效地保证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成功,降低了企业进入多元化领域带来的风险。
4.价值可变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这并不是说它就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受到竞争和知识更新的影响,使得核心竞争力具有从生产、成长、壮大直至衰亡的生命周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可变的、动态的。例如苹果公司的“用户友好界面”在80年代具有核心竞争力,而现在这已成为所有软件竞争的基本前提。
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通过对核心竞争力内涵及特征的理解,我们可以说,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超乎寻常的战略意义。
第一,核心竞争力超越了任何单一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超越了任何职能部门,它具有比任何产品或服务更为持久的生命力。例如摩托罗拉的核心竞争力——无线通讯,比构成这项专长的许多技术及借用这项专长的不少产品都显得更加持久。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关注某具体产品和职能部门的发展战略,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从而更能保证企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二,由于核心竞争力对于提升多种相关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都有所贡献,因此争取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例如摩托罗拉如果失去了无线通讯竞争力的领导地位,就会使多种产品包括BP机、双向移动无线装置、蜂窝式电话等产品的发展受到不利影响。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第三,由于培育核心竞争力所需要的时间很长,要花费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使得竞争对手很难轻易模仿,使企业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进入壁垒。由于核心竞争力构建所需付出的投资、所冒的风险,往往超过单一部门所具备的资源及能力,需要依靠企业总部的支持,这使得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能超越部门利益的局限,更多地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能及早把握未来市场的变化,确保企业的永续经营。
第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它既是凝聚企业现有业务的“塑胶”,也是企业发展新业务的“发动机”。依托核心竞争力可以取得相关产业或服务的领先地位,并创造出许多新的市场。现在企业的存亡取决于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即是否具有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企业是以核心竞争力为支撑开展经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长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企业业务的拓展、收缩,还是转型,企业都要考虑能否进一步发挥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确保企业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加强对核心竞争力培育和管理,还能有效地避免企业短期化行为,有助于企业制定正确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
第五,在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所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企业所面对的竞争对手更加强大。在这样的形势下,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使企业更有能力应对跨国公司的挑战,有效地规避风险,获得稳定利润。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
形成并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一项长期的根本性战略。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受到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核心资源、核心能力的积累也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着手,所以,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通过“内部创新”和“外部扩张”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依靠“内部创新”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了形成自身独有的、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修炼好扎实的“内功”,通过自身内部发展来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内部发展应重视创新机制的建立。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求胜的法宝,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有“商界教皇”之称的美国管理学家T?波得斯在他的力作《管理的革命》一书中告诉人们“你要想永远独领风骚,那就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推翻旧东西”。企业一旦无法创新,它就将走向枯竭。许多公司通过创新,不断产生新理念,推出新产品,削减了生产成本,也把竞争对手挤出了市场。惠普的激光喷墨打印机、索尼的微型数据光盘机、英特尔的奔腾芯片、3M的随手贴等,这些依靠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品使公司取得了很大成功。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市场营销创新等。企业具有一个运转良好的创新机制对培育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1.通过技术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推广应用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总和。技术创新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企业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缺乏独占性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在竞争中很难处于有利地位,也很难做强,更不可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韩国某些企业从世界500强中出局,就是因为缺乏基于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对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发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对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来说,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了,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了,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英特尔公司的达维多定律就说明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达维多认为一家企业要在市场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就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使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并以自己成功的产品形成新的市场和产品标准,进而形成大规模生产,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英特尔公司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在于它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把握先机,领导市场,获得了持续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企业技术创新能给企业带来以下好处,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 (1)形成产品的独特性。产品质量的卓越、功能多样都来源于产品创新 ,微软集团就是依靠其强大的R&D能力,不断生产出新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获得了超额利润。(2)形成产品的用户价值。消费者享受的多样化的满意服务来源于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如索尼公司开发小型化产品 ,形成了微型电视、收录机、随声听、电池等系列化产品 ,最终赢得了市场。(3)形成知识、技能的不可交易性和难于模仿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 ,形成自己的专利产品、专利技术和技术品牌,即便是竞争对手买到产品也难以仿制出来。如本田在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创新 ,使它的业务扩展到汽车、摩托车、割草机、方程式赛车的制造。这些知识和技能其它公司很难买到或模仿。(4)形成企业的范围经济。如佳能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将其核心技术——光纤技术、微电子技术 ,从照相机领域扩展到摄像机、传真机、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议等相关领域 ,实现了范围经济。
2.通过管理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整个创新过程,都离不开管理。离开了管理,创新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由于技术日益复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管理要不断变革、创新。管理创新一般是指为了更好地运用企业资源以实现目标而对企业管理目标、原则、构成要素、过程、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的除旧布新,并给社会带来价值追加的活动。它包括的内容很广泛,包括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组织方式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等。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使企业管理过程顺畅、高效,创造一种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氛围。管理创新是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通用电器公司(GE)是道?琼斯工业指数1896年创立以来唯一一家至今仍榜上有名的企业。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的全球企业家中,GE的杰克?韦尔奇可谓是佼佼者,被誉为全美头号经理,他带动了GE的管理创新,例如他提出了“追求完美”的质量观;将公司的旧体制化繁为简,提倡构筑“无界限组织”,建立垂直为主矩阵式、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他提出了“全员决策”制度,强调群策群力;在质量管理方面,他于1995年底发动了一场质量革命——“6Σ计划”,要求在制造或服务中保证每一百万次操作中出现的差错不超过3、4件等等。这些创新的管理理念和实际管理操作方法使GE焕发青春,充满生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在于管理者运用
系统理论,通过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组织等手段对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变革,使企业创造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以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率、效益的不断提高,达到使企业在新的管理环境中能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的目的。
管理创新能够优化组合企业的各项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生产要素的内容也日益复杂 ,生产力已成为一个由多因素、多层次有机结合的复杂系统。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 ,需要依靠管理的决策、组织、协调等各项功能以及市场的作用来加以调节 ,实现生产过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管理创新有利于这一目的更好地实现。
3.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以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都是在某种制度环境中发生、发展的,需要一定的体制保证,要以制度创新为基础,因此有必要进行企业的制度创新。企业制度创新就是要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革新和完善以企业的各项基本制度,它包括企业产权制度、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通过提供更有效率的组织经济活动的途径而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而这些途径通常导致经济基础性的调整”[2],通过制度创新就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生长发育的外部环境。
企业制度创新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保障,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的作用体现在能为企业提供基本的运作规则和框架,使企业依据明确的企业制度,进行经营权力和利益的分配,更好地发挥企业制度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协调功能,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体制保证。导向功能是指企业制度能指导企业经营方向的选择、引导企业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功能;激励功能是指企业制度能诱导各类参与者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企业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协调功能是指通过制度安排,使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的不同方向上努力,使他们所提供的贡献形成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合力的功能。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按照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企业制度也应该随之发展。企业要保持制度上的先进性,要有较强的竞争力,必须具备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能力。在21世纪,制度创新要求建立规范的、现代的企业制度,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行,体现其经济人行为的合理性。
pp4.通过企业文化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根据企业的任务、性质和所处环境所提出的一系列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经过管理实践,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精神支柱,它是决定现代企业效率高低、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如果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企业的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话,那么,企业文化则渗透于上述各个方面,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供精神支持。我们来看一下海尔集团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海尔作风;“东方亮了,西方再亮”的资本运营观;“先难后易”开拓国际市场的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的服务观;“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才干出来的”质量观;“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是永远再变”的市场理念以及“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模式等,正是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海尔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乘风破浪、永远前进。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 ,没有文化支持和支撑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所以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进行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财富和巨大的内在潜能。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 ,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条新路子。无数事实证明 ,没有正确的企业理念、发展观念 ,就难以达到企业创新的目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目的就在于提高企业主体素质、企业素质 ,促进企业的繁荣发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将转向“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企业文化则是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它能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对整个企业管理有导向作用,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根植于每位员工的心里,它往往渗透着企业创业者和主要领导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及经营理念,是不能被模仿和复制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5.通过市场营销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
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了革命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响,使新世纪市场营销体现出如下特征:营销目标层级化、营销决策整体化、营销对象多样化、营销手段立体化、营销过程信息化等等。如今企业的营销环境呈现出以顾客(Customer)为主导、竞争(Competition)激烈、变化(Change)快速 的“3C”特征,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必须进行市场营销创新,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营销机制。
进行市场营销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企业如果不重视市场营销创新,必将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使产品优势不能顺利地转化为市场优势,从而阻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我国“青岛”啤酒的主要技术指标均高于美国“百威”啤酒,但是由于该企业不重视市场营销机制的建设,市场营销、广告宣传及综合实力不足,使得“青岛”的知名度远低于“百威”,“青岛”品牌在我国的评估价值仅有2亿元人民币,而“百威”却高于它约380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在今天买方市场全面形成的情况下,企业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进行包括营销观念、营销机制、营销战略、营销队伍及网络等多方面的市场营销创新,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谋求企业的兴旺与发展。
(二)走“外部扩张”道路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一系列专长和技能共同组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所需技能或专长的缺乏。由于企业内部资源有限,企业内部发展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企业还可以采取外部扩张的方式,通过吸收外部资源,加快自身开发核心竞争力的速度。“外部扩张”的方式主要有收购兼并、形成战略联盟等。在进行外部扩张中企业不在乎目标公司的盈利多少、寿命长短,唯一感兴趣的是目标公司的核心专长要正是本企业所急需的。
1.收购兼并
收购是指企业为了更加有效地建立和发挥核心竞争力,获得商业利润,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通过合法手段购买一个研究机构或另外企业的专利技术,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以收购的方式获得企业所需的核心技术,有利于企业缩短研制周期,减少风险,缩小竞争中的差距,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兼并则是通过兼并一个企业而获得这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和能力,是企业扩大、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是企业获取其他企业的核心能力(要素),或通过获取其他企业的某一种能力要素来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的一个快速而有效的途径,有时也是建立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低成本方式。收购、兼并要求企业做好的整合工作,使被兼并企业在行为方式、文化等方面与本企业相融,成为本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舞台上,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为代表,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并购浪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集合企业优势,谋求构建新的、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让并购后的企业更加强大。许多公司都成功地实施了并购。美国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成为了飞机制造业的“全球霸王”,其核心竞争力大大超过了欧洲的空中客车。IBM公司以33亿美元兼并了莲化软件公司,促进了资源的重新组合。我国的海尔集团从1989年就开始收购兼并,到了1997年海尔共直接和间接兼并收购及控股了约30家企业,基本做到了兼并一家成功一家。其中海尔成功地并购了红星电器厂,提高了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购后,每台海尔5公斤洗衣机配套成本降低15.3元,使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p2.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活动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战略联盟是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它能使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互补,参与者在共同合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扩展和改善企业的基本能力,从而有助于从战略上更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或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此外,通过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本企业可以吸收其先进的技术,借鉴其科学的管理经验,有利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采用战略联盟相对于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而言,并不强调伙伴间的全面相容,而是更重视各成员企业某些经营资源的共享和协调作用。联盟双方具有各自的某种竞争优势,通过不同企业优势互补而达到1+1>2的效果。国际许多大企业十分重视这种合作型竞争方式,纷纷结盟。1997年,美国IBM、日本东芝和德国西门子为开发256兆为存储芯片,联合投资19亿美元,调动高科技专家200多名,建立了研究联盟,以求得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及培育
(一)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涌现出了一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如海尔、长虹、联想等。从这些优秀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企业的成功都有着某种卓越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后盾。这些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是多样化、多层次的,有的体现在生产、服务等领域,有的体现在营销、技术等方面,例如:
企业 核心竞争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海尔集团国际星级服务、产品创新
联想集团计算机生产、软件开发与服务
康佳集团高新主导产业技术、数字化技术
江苏春兰管理体制与技术优势
长虹集团技术吸收、创新能力、低成本扩展能力
正广和 营销网络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