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新机制的建设来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
2014-04-15 01:07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通过创新机制的建设来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所面临的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企业家们逐渐意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拥有的、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它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内产生独特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利润。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要结合自身实际,可通过“内部发展”和“外部扩张”两种途径来实现。中国企业在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方面还处于探索和初步阶段,通过提高企业各项创新能力来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战略意义 培育 创新 原则
【Abstract】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hina entering WTO, the market competition pressure that Chinese enterprises confronted will become heavier and heavier. The entrepreneurs gradually find that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e is the crux of enterprise’s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The core competence refers to the enterprise’s core resources and core abilities. It makes the enterprise produce long-term competition superiority. Also it can bring stable profits to the enterprise. The enterprise should considering its facts and adopt “internal innovation”, “external extension” to cultivate the core competence.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at the heuristic and preliminary stage in the core competence research. To cultivate the core competence by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abilities and realize the persistent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become the urgent matter of our country’s enterprises.
【Key words】core competenc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cultivate; innovation; principle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21世纪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为特征的世纪。今天,竞争已超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市场经济推进到今天,中国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001年9月中旬,中国经过与世界贸易组织长达14年半的谈判,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意味着中国将在更大程度上开放国内市场,发达国家的产品、资本将会长驱直入中国市场,同中国企业争夺市场,造成中国国内市场“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企业要谋求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同发达国家的企业展开竞争,在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中争夺生存空间。面对如此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国企业靠什么来竞争?凭什么来取胜?竞争优势能维持多久?几乎就成为每个企业家苦苦思索的难题。外国和中国的企业家们经过多番讨论 ,吸取了一些优秀企业的经验,逐渐意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成功企业“永葆青春”的长寿秘诀。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核心竞争力以为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宗旨,确保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长久生命力,它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在现实国际国内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下,中国企业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正如海尔总裁张瑞敏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在竞争风暴随时降临的企业丛林里,赢得一时的风骚已属不易,长盛不衰就更加困难,而要在长盛不衰中被载入中国的企业史册,成为对后来者进行正面教育的典范,则更为稀有。”中国企业应通过打造自身独有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持续发展,超越国内外的竞争对手。
研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提高企业日常管理水平。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体现出的企业整体、动态成长性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除了对企业长期战略管理有深刻的影响之外,还能带动企业的各项创新,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企业的传统管理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
同时因为一国企业的竞争力决定着该国产业的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又决定着国家竞争力。衡量国家国际竞争力,在微观层次上体现在对各国企业竞争力的衡量上,所以研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关系着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命运,而且关系着中国企业总体以及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近几年来,战略专家们用核心竞争力理论来揭示企业经营奥妙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时代主旋律,这一理论从本质上认识和分析企业,对我国企业进行理论研究、对于企业的成长、国家的发展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动态
从企业管理实践的角度,对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论述,最早出现在塞斯内克(Selznick)《
行政管理中的领导艺术》(1957年)中,他认为一个组织的发展历史,造成组织具有“特殊的缺陷和能力”,并称这种特殊的特征为“独特竞争力”,他首先用独特竞争力来表示本企业同其他竞争者相比做得较好之处。其后,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许多巨型企业已开始向全球扩张,要求有一种理论指导其向全球扩张过程中如何分析外部因素,以便避免外部环境中的潜在威胁。所以美国企业管理学界把企业看作一个“黑箱”,开始从外部环境角度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可能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局势发生明显变化,全球化市场已初步形成,日欧企业的力量得到发展壮大,新兴国家和亚洲四小龙也具备了很强的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这使得美国企业的竞争力相对削弱。这时,美国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将注意力从分析外部因素转向考虑企业自身所具有的潜在资源和内部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企业资源能力的核心管理理论在20年后再次成为研究热点。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哈佛大学博士普拉哈拉德(C.Prahalad)与伦敦商学院教授甘瑞?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能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引起强烈反响。他们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能的学识。” 认为“企业战略上的成功来源于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理论把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主要归结为企业的内因——企业的资源及能力。
随后世界各国战略专家和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传统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以企业资源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活纳菲尔特和潘罗斯是资源依赖学派的主要代表,他们的中心主张是:组织是可用来获得特许市场地位的各种专门化资源的积聚,组织所拥有的独特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美国学者杰伊?巴尼的《从内部寻找竞争优势》一文,探究了资源依赖学派的理论性概念如何帮助管理者理解业务和公司层次战略问题。后来,Y?多兹吸收了资源依赖学派的概念,研究了如何对核心竞争力进行管理。他识别了核心竞争力管理中的五个关键过程:核心竞争力的开发过程、扩散过程、集中过程、影响过程和更新过程;列举了加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管理手段,包括业务流程再造、质量管理、职业
培训等。其它在管理实践中对核心竞争力做出探索的论文有:《建立核心技能》、《公司再造》、《把核心能力应用于实践》等。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在不断发展,提斯、皮萨罗(Pisano)和肖恩(Shuen)提出了“动态核心能力观”,它是传统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动态能力观充分体现了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特征,认为企业在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时,不应在局限于利用现有的资源、能力,而是要采取行动,将现有能力、资源进行整合,使之发生质变,构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自1990年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发展到今天,国外专家学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作出了很大努力,但因为研究角度不同,产生了许多不同意见,许多专家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界定难以统一,例如Collis和Montgomery在1995年发表的论文《资源竞争:九十年代的战略》中从资源的角度认为“企业是一系列资源——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组织能力的集合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来自于企业所拥有的某种价值资源(Valuable Resources);梅雅和乌特巴克(Meyer & Utterback)从技术的角度认为核心竞争力特指企业价值活动各环节所蕴含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如研究开发技术、生产制造技术等;利奥纳多?巴顿(Lenonard-Barton)1992年从知识的角度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的知识集合,包括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价值规范四个方面,主要发挥知识在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中的作用等等。这些不同的观点造成了该理论概念上的模糊和应用上的困难,使这一理论还不成体系,处于一种支离破碎状态。经过比较,我认为虽然这些观点表述不同,但从内涵上讲,上述观点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相对于竞争对手能创造出战略性差异的内部资源或能力,这些差异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企业所控制的独特资源、独特能力、知识等等。
在我国核心竞争力理论领域,我国对该理论的研究尚处于探索和初步阶段,国内学者主要以介绍国外尤其是美国管理学者的成果为主。我国有的学者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项国鹏、汪良军从知识视角,探索了核心竞争力管理过程中的微观活动机理。魏人鹏从我国企业管理实际出发提出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是构造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方法。赵顺龙用实例对我国企业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作出了有益探索等。但由于受国外研究未能统一的影响,我国研究中也存在着对核心竞争力界定难以统一的问题,为该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与应用无形中设置了一些障碍。陈劲、王毅和许庆瑞三位通过把繁杂的定义加以归类,总结出有关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观点,并将其归为八类——整合观、网络观、协调观、组合观、知识载体观、元件架构观、平台观和技术观等。这些观点对于该理论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优缺点各有千秋。不过,这些观点的存在已充分说明了专家学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论述,难以达成一致的认识,或给出统一的定义。研究者们虽然利用核心竞争力理论解释了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但没有对核心竞争力的积累和管理提出操作性强的途径。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中国的企业虽然意识到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的国有企业体制的束缚和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了我国企业总体竞争能力远远落后于别的国家。目前我国企业竞争力与《Fortune》世界500强企业相差甚远。我国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在新的形势下,强化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国内研究,在实践这一理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它来源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我国企业不能照搬过来指导企业的战略管理,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求适合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
在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度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与形成机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利用;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的特点;中国大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体制性障碍及其克服;如何为实际操作中的管理人员提供实践上的指导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在理论与实证研究中不断探索、总结与完善。
三、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本文的重点和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操作性的途径——抓好企业内部创新机制的建设。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市场营销创新来构建核心竞争力。
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主要特征,文章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企业应注意在这两方面的积累,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为了使企业更好地识别、定位核心竞争力,必须把握它的四个主要特征:价值创造性、独特性、延展性和价值可变性。第二部分分析了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意义,由此可见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在认识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本文第三部分从理论上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通过“内部创新”和“外部扩张”两种方式来构建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最后我们要将这一理论用于指导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本文第四部分通过分析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使我国企业意识到培育、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培育、发展核心竞争力时应做好的具体工作,希望能对企业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所帮助,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使企业永葆活力。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参考文献:
[1]杨浩等.企业核心专长[M].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安德鲁?坎贝尔等.核心能力战略[M].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0.
[3]李树.企业持续发展探析[J].商业研究,2000(8):11.
[4]高屏.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论坛,2001(14):28-29.
[5]容和平,焦凯夫.刍议企业核心竞争力[J].山西统计,2002(4):13-14.
[6]张克听,李媛媛.发挥你的核心竞争力[J].经济论坛,2001(11):33.
[7]朱华桂.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渊源[J].南京社会科学,2002(9):22.
[8]武亚军.大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J].经济管理新经济,2002(14):19-27.
[9]方统法.企业核心能力及其识别[J].经济管理新经济,2001(20):4-15.
[10]黄继刚,杨君.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渐进性分析[J].经济管理?新经济,
2002(6):53-57。
【正文】
引p言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认识到当今时代是核心竞争力时代,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持续制胜之道,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解决各种困难的能力,只有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在一个市场竞争弱化的条件下,一个企业也许还可以凭借机遇赢得暂时优势,但是,到了竞争白热化的关头,企业凭借机遇取得的暂时优势难以长期保持,唯有精心培育的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从容地面对竞争。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就像一艘船没有了持续的动力,搁浅和沉没是迟早的事。本文介绍了核心竞争力的定义、特征,分析了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提出了通过“内部创新”和“外部扩张”两种途径来培育核心竞争力,最后结合我国企业竞争力现状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培育、发展核心竞争力时应做好的具体工作。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自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来,国际和国内的学者、企业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尤其是近几年来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国内外企业界所关注的热点。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理解,国内外研究者对它有着不同的定义。例如:以活纳菲尔特和潘罗斯为代表的“资源论”研究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企业以独特方式运用和配置资源的特殊资源。企业内部的资源存在着差异,资源优势产生竞争优势,企业所拥有的独特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制与制度论”的研究者认为现代企业体制与制度能保证企业具有永久的活力、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是企业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论”的研究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的管理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另外还有人从知识的角度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方法性的初级知识,可以创造价值的知识等等。
究竟如何把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目前在理论上尚无统一规范之说。但参考众议,我认为,在企业竞争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简要描述为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是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在其所从事行业中占优势地位、能创造出超越竞争对手的战略性差异的资源和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自身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当企业具备了竞争对手不能模仿或替代的资源和能力时,就能形成超越对手的优势。企业的资源与能力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资源是能力发挥的基础和载体,能力是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的手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从积累核心资源、提升核心能力入手,一个企业一旦拥有了某一、两种关键资源或是具备了某一、两项独特能力,就能形成超越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在多数情况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核心资源、核心能力的结合,例如海尔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由良好的品牌形象、强大的技术能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共同构成的。
1.企业的核心资源
在企业经营中,各种资源的重要性并不一样。麦肯锡的专家们认为,那些企业长期积累所得的、难以复制并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有形或无形的资产,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的有形资源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可以较为容易地通过自建、购买等途径得到。相比而言,企业的无形资源如知识产权、品牌形象、销售网络、客户关系等难以从外部渠道获得,难以被竞争者模仿,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⑴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企业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权、版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许多企业都是依靠自己的知识产权发展壮大的。如1996年上市,目前股票市值43亿美元的Affymetrix公司就是依靠专有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发家并成长起来的。
⑵品牌形象。过硬的品牌形象对企业新产品的推出有重要作用。企业可利用品牌这一无形优势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海尔集团正是因为成功地打造了海尔品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带动了产品的发展,使它成为了国内家电行业的龙头老大。
⑶销售网络。企业可以利用其广阔的销售网络,推销产品和服务,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减少推出新产品的成本。如今,TCL集团已形成了一个令竞争对手眼红的纵横立体的销售网络,利用这些网络获取了最新最快的信息,极大的推动了产品销售。
⑷忠诚的顾客链。每个企业都应拥有对本企业产品忠诚的顾客链,才能使企业产销两旺。并且这种顾客链越多、忠诚度越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越能经久不衰。美国学者研究表明,忠诚顾客增加5%,许多企业的利润就可增加25%-85%。现阶段企业非常重视客户关系管理(CRM),旨在改善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以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企业的核心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包含影响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多个方面,概括起来,企业要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有不断创新的技术能力、优秀的管理能力和超群的商业能力。
⑴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将技术资源转化为技术优势的能力,它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技术能力主要包括企业研究与开发(R&D)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变得日益个性化、多样化,速度和创新成为市场竞争的主题。企业要制胜,必须重视增强R&D能力,并不断创新,以最快的速度、最新的产品去满足复杂多变的顾客需求甚至引导顾客产生对本企业创新产品的新的需求。
⑵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指为实现企业战略经营目标,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营造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组织效率提高,使企业资源与能力更好地发挥出作用的能力。它包括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控制协调能力、领导指挥能力等。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开发出适应实际需要,并能推动企业良好运转的管理模式与方法,保证企业在管理上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快餐界的优秀企业麦当劳的成功,不是因为汉堡包、薯条等食品有什么奥妙,而是该公司在管理、企业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⑶商业能力。商业能力是企业在市场上吸纳资源、推销产品,将企业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能力。它包括企业的采购能力、融资能力、营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企业生产出的产品通过市场销售这一环节,才能产生价值,为企业带来利润。企业在竞争中若是具备了超群的商业能力,就能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并能为企业开拓新市场提供条件。
核心竞争力是以核心资源、核心能力为支撑的,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我们可以借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两位教授提出的树型理论更好的理解这一概念。他们把企业比作一棵大树,果实是企业的最终产品,树叶是结合产品与服务的业务单位,树干和主枝是核心产品,而为大树提供养分、维系其生命力与稳定性的根系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使外界的经济风暴打落了所有果实,但是树根仍保持着,它会使企业再次成活并发展起来。可以说企业的实力不在于产品,而在于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
企业从自己所拥有的众多资源、能力中如何识别出核心竞争力呢?我们必须把握核心竞争力的几个主要特征。
1.价值创造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一方面它能帮助企业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从而使企业取得更高而长期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也能为企业的目标顾客带来超过其他企业更多的价值和利益。这种从用户角度考察的价值创造性,被中国学者管益忻先生归纳为经济学中的“更多消费者剩余”[1]。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