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供应链,整合,信息化建设,物流信息平台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逐步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丰田、大众及通用等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落户中国,国内汽车厂家也都加快发展步伐,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降低成本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成为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因此,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为汽车制造企业深入研究和改善的方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及能纵向贯穿整条汽车流通链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多的成为汽车制造企业的第一选择。
1、汽车工业中的第三方物流
要在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中建立高效实用的信息系统,就必须了解其在整个汽车工业中的位置和作用。
1.1、现代汽车工业的供应链
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哪家汽车企业能够独立完成从零件生产、整车装配到最终把汽车卖到客户手中的全过程。过去福特汽车那种从橡胶园到销售店统统包揽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已经象福特T型车一样,经典但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及全球营销的现代汽车工业模式。汽车工业全球化的特点包括:1)市场的全球化导致需求的多样化,这就直接导致了汽车企业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革命。最简单的例子,现在一条汽车生产线上可能同时生产多个型号的汽车,既“混流”生产,这在T型车时代是不可想象的;2)汽车生产的全球化导致制造分工的明细化和国际化。如丰田汽车就有1800多种零配件来自世界各地的140多家零配件生产厂;3)采购的全球化导致流通复杂化。汽车原材料、零配件的全球采购与OEM生产模式,大大加快了新型汽车开发和投放市场的速度,也降低了零配件的采购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同时也使汽车工业的流通链的复杂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综上所述,提高新车型开发和投放市场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品质已经不是整车生产厂一个企业自身内部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化的网络供应链问题,如图1所示。
1.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作用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上面论述的问题导致了汽车物流的复杂程度比以往增加了很多。主要体现在:
1)整车生产厂商根据订单安排生产进度,需要的零配件也是动态变化的。虽然理论上是可以提前通知上游厂商,使整个供应链实现订单化生产,但实际上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一方面,整车生产厂会不断增加新的车型(包括调整原有车型的配置),短时间内的生产计划也是在不断调整的;另一方面,零配件厂商不可能真正做到订单生产,这样不符合规模经济。最常见的是零配件厂商根据整车生产厂相对长时间内的生产计划,批量生产,再根据整车生产厂的实际生产计划,送到生产线的消耗点上,以实现JIT生产。由此产生了2个最基本的问题,一个是零配件厂商的库存问题;一个是如何保证上百个零配件厂商的上万种零配件如何准确的送达生产线上的上百个消耗点,2个问题的解决前提都是要保持低成本。
2)全球化采购意味多个零配件厂商会同时向整车生产厂提供零配件;一个零配件厂也会提供多种不同零配件,甚至是向多个整车生产厂提供。如何在保证生产品质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也是一个问题。
当引入第三方物流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各零配件厂商将批量生产的零配件集中运送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一般离整车生产厂很近),在这一过程中,零配件厂商实现了集中运输和集中仓储,降低了运输和仓储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生产计划,将库中的零配件集中运送到整车生产厂,甚至可以直接送达生产线的消费点上。在这一过程中,整车生产厂将物流配送的任务交给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对它一家发出物流指令,减少了实物流和信息流;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帮助整车生产厂监控库存数量。例如,零配件厂商SA、SB及SC向整车生产厂M提供零配件,M的生产节拍为每天10辆,第三方物流3PL加入前后的运送和仓储模式对比如图2和图3所示。
2、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在明确了第三方物流在汽车工作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后,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讨论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问题了。
2.1、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3个层次
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可分为3个层次,基础信息化、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作业及供应链信息整合。
1)基础信息化需求依然是主流。这一层次主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及共享,最终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决策水平,从而为企业带来效益。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对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及时和准确地信息。
案例:国内某汽车物流公司,随着国内汽车产量的增加,规模急速扩张。在业务数据管理和财务数据分析上无法适应急速扩张的业务,公司领导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开发了一套业务管理分析系统。将业务数据录入系统,实现了各个不同地点的业务点的数据共享。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业务走势分析、比例分析及利润分析等信息,有效提高了业务决策水平。
2)设计流程改造的信息化需求日益突出。这一层次主要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高优化的操作方案,包括仓储存取优化方案和运输路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