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情感管理——和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隐性力量(

2014-06-05 01:10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情感管理——和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隐性力量(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情感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情感需要,突
 [摘 要] 情感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情感需要,突出人在企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人的自尊和全面发展的要求,重视员工参与管理的作用,增强员工以企业为家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致力于培植企业的亲和力。通过发挥情感管理的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心理保健作用和文化价值导向作用,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打造和谐企业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传统管理 情感管理 实质 有效途径
  
  美国奥辛顿工业公司的总裁曾提出一条“黄金法则”:如果你既关爱你的顾客,又关爱你的员工,那么市场就会对你倍加关爱。企业实行情感管理,就是以员工为中心,在研究员工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以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把组织意志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其核心就是挖掘情感对员工行为决策的正向引导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用情感来凝聚人心。员工在富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中,以主人翁的姿态来看待企业、服务于企业,与企业同舟共济,建立起荣辱与共的价值体系,并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情感管理更符合人性的需要,更有利于形成企业组织内部的凝聚力。这是打造和谐企业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隐性力量。
  一、企业情感管理的实质
  1.以人为本
  以人为中心,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核心与动力,必须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精神,建立和谐的管理环境和良好的人际氛围,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展人。这是人本思想的实质。情感管理倡导企业组织必须突破以管理制度和管理者为中心的硬性管理模式,转变“保姆式”、“裁判式”、“监督式”的管理方式,真正“以员工为中心”,关注员工的情感需要与发展目标,增强员工的自主、自律和参与意识,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中国大学排名
  2.有人情味
  人是理性的,也是有情感的,情感管理具有凝聚功能。管理者应重视对人的“感情投资”,即认识人的情感规律,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激发人的积极情绪,消除其消极情绪。尊重员工,善于沟通,对员工宽容、仁慈,尽量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这些同用刚性制度和手段约束人性相比,用情感调解更符合人性的需要,不但管理效果好,而且会使人轻松、愉快、幸福地投入工作。
  2.灵活变通
  情感管理摒弃刚性管理存在的程序化、公式化和千篇一律,针对企业员工因年龄、个性、能力和行为方式等变化因子,在管理态度、方式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变通、及时调整。在管理思想、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等环节既要考虑员工的各种需求,又要考虑员工的个性特点、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心理素质及道德可接受性,以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期望效应
  情感管理就是以发展的眼光,通过教育、激励和引导等方式,让员工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达到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的自觉内化,不断激发员工进取向上的行为动机,产生新的发展需要和良好的目标期待,并能看见企业的未来和自己的未来,并且有脱颖而出的机会。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在共同发展中产生良好的期望效应。
  二、感情投资——企业情感管理的有效途径
  现代管理认为,一个富有人本思想的管理者,应着力创造一个适宜人性张扬的环境,培植组织的亲和力。效率的最大化不是管理的全部和惟一目标,对人的感情投资才是最有效的投资。管理者如果漠视员工的情感需求,员工则易滋生消极怨恨情绪,久而久之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就会不断降解,从而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品牌信誉和经营绩效。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1.重视企业员工的主体性,发挥情感管理的激励作用
  (1)让员工参与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员工对企业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职工希望从组织中获得更大的工作自主权、参与决策、担负更多的富有责任、挑战性和多样化的工作等,一方面可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满足企业员工的多元需求,激发其积极动机;另一方面可以使员工切身体会并理解组织管理的意图和目的,提高他们对企业管理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一体感。
  (2)强化员工自我管理,为员工的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提供平台。管理者要充分信任员工自我管理的能力,相信员工能管理好自己。让员工根据组织的管理目标和要求,自主制定计划,实施自我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达到自我完善。
  (3)给员工提供宽容的管理环境,保障员工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刚性管理运行成熟并为员工普遍接受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对员工个性活动的干预,尽量不用简单划一的规定去套用富有个性的员工,尽量少一些强制性和监督性的管理环节,多给员工提供一些方向性和指导性的建议,多组织一些适合员工心理需要的活动,宽严有度,鼓励员工大胆创新,积极适应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
  2.关注员工的内心需要,发挥情感管理的凝聚作用
  (1)尊重关爱、亲近员工。管理者如果把员工看成可以信赖的朋友,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尊和自信,员工就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极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尽全力地为企业服务。精明的管理者会恰当地处理好骨干员工和基层员工的关系,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平衡。企业管理者应经常性地深入到基层员工中,贴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未来,增加管理者的人情味,让员工在这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氛围中增强自身的主体感和归属感。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李菊英
上一篇:广州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路径选择(1) 下一篇:正视信息技术在企业竞争力中的角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