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的比较(1)
2015-05-30 01:41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东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的比较(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摘要: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摘要: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如何缩小差距,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东西部地区 信息资源 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农村信息化是指在农村地区,围绕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利用涉农信息资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推进农村信息化包括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应用、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
东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情况比较
(一)农村经济收入比较分析
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与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通过以下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全国的贫困人口中,西部地区农村占据着大量的比率,因此只有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才能缩小东西部农村信息化的差距。根据农业部2005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04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936元,其中东部地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617元,而西部地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为1879元,这种收入上的差距,必然会造成发展以及各方面的距离。而且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4月21日关于《2004年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监测公报》,在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中,东部地区为374万人,中部地区为931万人,西部地区为1305万人,绝对贫困人口占各地区农村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0%、2.8%和5.7%;在低收入人口中,东部地区为837万,中部地区为1744万,西部地区为2396万,低收入人口占各地区农村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2%、5.3%和10.5%。而在全国农村绝对人口地区分布中表明,东部地区占14.3%,西部地区占50.0%(见图1)。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二)
广播电视村村通实施比较分析
广播电视是当前对农村最现实、最有效的传播信息的方式。广大农民通过广播电视学习农业技术,了解市场信息,丰富文化生活,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送到农村千家万户的“文化活动室”,是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将该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纳入总体规划,优选实施方案,落实工程资金,用超常手段、超常措施,强力推进。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省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如表1所示)。
(三)通信水平比较分析
电话的普及率以及拥有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信息交流与畅通水平,我国实施的电话“村通工程”,积极推进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涉农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这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目前我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在农村,2005年底乡村固定电话用户11122.3万户,东部地区4928.2,西部地区2102.8,西部地区不到东部地区固定电话用户的1/2,移动电话拥有量,西部地区人均拥有为0.00101(见表2)。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谈百货业信息管理系统化构建
企业信息化对价值链的重塑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