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19年持续成长之谜(2)
2015-07-12 01:15
导读:记者:的确,这两年股市大调整的时候,有很多股价上到50元、100多元的股票后来都哗哗地下来了。 王石:当然有的时候上市公司是为了员工,员工没有积
记者:的确,这两年股市大调整的时候,有很多股价上到50元、100多元的股票后来都哗哗地下来了。
王石:当然有的时候上市公司是为了员工,员工没有积极性你怎么来创造产品?怎么能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服务?但企业如果把为了员工强调过头的话,就会带来管理成本的上升。比如:我们常常看到媒体报道所谓百万年薪聘请职业经理人,我个人认为中国职业管理阶层的工作水平应该还没到那个程度。如果企业第一把手是百万、几百万的话,你的整个工资体系一定水涨船高,显然这个企业的管理成本就太高了。所以说,我们不能很片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文化和经营理念,这个核心一定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记者:怎样理解这个“综合的概念”呢?
王石:一个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并且生存得好,首先要选择一个产品,这是毫无疑问的,而这个产品一定要在行业站住脚,这个行业也一定要有持续的发展力,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意味着要非常清楚企业的存在价值,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和股东的关系,和员工的关系,和消费者的关系,只有均衡地发展这些关系,核心竞争力才能最终形成。如果一个企业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发展,其核心竞争力自然无从谈起。比如:刚才我们所说的大,有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大,可能是你有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结果,但不能把大当成一个目标。
万科多元化的弯路
记者:现在看来万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基本回避了这些问题。
王石:是的,也就是在很多企业强调为了做大的时候,强调一切为了最高利润,甚至强调职工个人收入这么一个层次上的时候,万科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些,而是在
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方面、在其它方面,都有一个综合平衡的发展。但万科在发展前期同样也走过一条很长的弯路。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记者:一条弯路?走了弯路万科为什么还能成长得这么快?
王石:所以说我们今天再看万科的发展就很有意思。应该说万科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上走了一条很长的弯路,它选了非常多的行业,做了非常多的产品,为各种的消费服务层次去服务,其结果我们慢慢发现它规模做不大。这个矛盾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并没有显现出来,因为当时各个行业赚什么钱都比较容易。万科当时在深圳被誉为搞多元化的一个成功范例,做什么成什么,像金手指一样。但是就这样,我内心依然深深地意识到万科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做什么?给谁做?这两个目标万科没有确定下来,资源自然就比较分散。那段时间我们在各个行业里摸索,直到1992年底我们才最后确定把住宅作为万科未来的产业来发展。
当时万科实际上可选择的余地很多,有很多行业我们都可以赚钱,比如:零售、机电、印刷,甚至还可以考虑
电影、电视、娱乐,但最后我们选择了房地产。之所以作出如此选择,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第一点是这个行业还没有形成垄断,万科今天在这个行业发展以至形成核心竞争力,机会成本并不是很大。第二点就是这个行业非常有发展前途。
从今天的结果来看,万科的选择是正确的。但相比较同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大公司来讲,万科在这一点上的确是走了一条弯路。
不赚超过25%的利润
记者: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万科到今天仍然是1995年以前上市的311家上市公司中排名持续上升的企业之一,我想这最终是与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有关。
王石:当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理念在其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万科操守的那种在房地产市场价格非常高的情况下,不赚超额利润的做法。这不是一个行业选择的问题,这是一个经营理念问题。你是赚眼前投机的钱?还是从企业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运作?在当时,全国搞房地产都非常疯狂,而万科却非常冷静地提出:超过25%的利润不赚。为什么?不要说在1992年的时候这句话不被人理解,即使到了今天,到了2003年,还是有很多人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