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流通企业(规模)边界(2)

2015-07-24 01:16
导读:与交易成本理论相对应的另外一种企业边界的是产权理论。它始于SanfordGrossman和OliverHart(1986),OliverHart和JohnMoore(1990)、DavidDeMeza和BenLockwood(1998)、

与交易成本理论相对应的另外一种企业边界的是产权理论。它始于SanfordGrossman和OliverHart(1986),OliverHart和JohnMoore(1990)、DavidDeMeza和BenLockwood(1998)、RaghuramRajan和LuigiZingales(1998)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他们把企业边界看作是一个产权配置问题,即企业边界对应于企业的产权范围。BengtHolmstrom和JohnRoberts(1998)详细比较了研究企业边界的交易成本方法和产权方法。3限于本文分析目的,我们对研究企业边界的产权方法不作详细回顾。
新制度学派的经济学家对企业性质及其规模的讨论对于流通企业来说,至少出现了以下几点忽略:第一,现实中的企业至少可以分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二者在经济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第二,流通企业的复制(分店扩张)和现代企业理论中复制之说具有明显不同;第三,信息、控制、管理、交易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对企业规模有重大影响。这些忽略使得他们基于生产企业的分析结论并不能用来很好地解释流通企业。
二、流通企业相对于生产企业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
主流经济学(包括新制度经济学)将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统称为工商企业或企业(businessenterprise或firm),付诸同样的理论处理,掩盖了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生产企业主要从事生产,谋求生产的专业化利益。流通企业专职于交易,谋求交易的专业化利益,是交易的专业化生产者(或提供者),它的产出直接表现为交换效率。
HaroldDemsetz(1997)在比较新古典企业理论和Coase开创的企业理论时,虽然明确提出了“即使交易这一服务也是由企业来生产的”,但他并没有特别地区分出生产交易的企业就是流通企业,而是集中于单人企业(自给自足)、多人企业和市场交易之间的关系。杨小凯(1990,1998)利用他的分工理论分析了专业商人的产生及其专业化交易的性质。他认为交易活动也可以在自给自足和专业化之间进行选择,而专业商人其实就是交易的专业化选择。4尽管杨小凯并没有明确使用流通企业这个词,但他对专业商人的分析显然具有流通企业的涵义。柳思维、李陈华(2003)沿着杨小凯的路线,从分工、专业化和交易成本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流通企业的产生及其交易专业化的性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流通企业的产生根源于分工与交易的两难冲突。交易成本越低,分工发展越快,专业化利益相对越大;而分工越细、专业化水平越高,交易次数越多,交易形式也越复杂(如企业形式和政府形式的交易),交易成本越高,从而又限制了分工的发展。因此交易成本或交易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这一两难冲突是专业化于交易活动、提高交换效率的流通企业产生的经济根源。流通企业的主要经济功能正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从而推动交换经济发展和福利提高。流通企业的本质是交易的专业化生产者/提供者。
流通企业完全专业化于“交易的生产”,拥有一定的资本规模、专用的交易技术和成熟的流通,大大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交换效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流通企业以集中交易替代各个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分散交易以减少交易次数、以程序化交易替代一次性交易以降低交易风险、以合理的网点设置以缩短交易距离,充分实现了交易“生产”上的规模经济,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2)流通企业专业化于交易活动,边干边学,其交易技能在使用中日益熟练、新的交易技术不断创生、流通网络逐步扩大并渐趋于完善,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专业化利益);(3)流通企业的高度专业化使得其自身也被“套牢”于高度专业化的交换经济系统中,难以从中间交易地位上退出,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分工和交易的良性循环。
流通企业的交易专业化的经济本质意味着其本身就是作为一种交易形式而存在,是市场的载体。市场交易的扩大直接表现为流通产业的扩张。从这种意义上看,流通企业和市场交易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替代,而是相互促进的。理解这一点对于本文所分析的流通企业规模扩张及其限制具有关键意义。
上一篇: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制度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