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资产控制方式与控制力的现状(1)(3)
2017-08-18 02:29
导读:上面所述的第三、第四个特征是就实收资本的来源而言的,而如果我们把全部企业法人单位分为三个子集———(a )国家绝对控股的企业法人,(b )国
上面所述的第三、第四个特征是就实收资本的来源而言的,而如果我们把全部企业法人单位分为三个子集———(a )国家绝对控股的企业法人,(b )国家间接控股的企业法人,(c )国家没有控股的企业法人———并且将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实收资本也按这一规则划分为三个子集,则在资本结构中,a/(a b c )的比率达52.8%,b/(a b c )的比率达3.46%,(a b )/(a b c )的比率达56.27%,这如表1所示。
应当指出的是,几乎每个省、市、区,国家绝对控股的企业的资本对全部资本的比率,都是高于“国家资本/实收资本”的比率的,这意味着,如果考虑到国家通过绝对控股,将其他经济成份的资本置于自己的调控之下,这会增强国有资本对全社会资本的调控能力。就全国来说,这种放大幅度为8%左右。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上海的“国家资本/实收资本”比率只有3578%,但国家绝对控股企业资本对全部企业法人的实收资本之比率却为51.4%.这表明,运用控股这一杠杆,国家资本仍可以用不占优势的资本在全社会资本中占到50%的控制权。同时,这一事实也显示,上海在国有资本转变控制方式的过程中,是比较好地运用了国家控股这一杠杆的。
(六)国有资本已经显著地进行了战略调整与转移
截止2001年底,按产业划分,国家资本在企业法人实收资本中的比率是差异很大的。在垄断性强的产业,国家资本仍占有绝对的优势。其中,在地质勘查与水利管理业,国家资本/实收资本的比率达78%之上,其次为 金融 保险业,这一比率达74.85%,以下依次为 交通 运输、仓储与电信业(达709%)、采掘业(70.58%)、卫生、 体育 与社会福利业(达64.45%)、 教育 、文化及广电业(59.93%)、电力、煤气及水业(达57.08%)。显而易见,在这些非竞争性的产业或 自然 垄断产业里,国家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率仍在60%至70%左右。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然而,在非垄断的竞争性产业,我们可以看到,国家资本/实收资本的比率已经在1/3左右了。其中,房地产业中国家资本的比率最低,为20.87%;其次低的是制造业,国家资本的比率在2828%;下面依次为社会服务业(31.32%),批发与零售贸易、餐饮业(32.93%)、建筑业(36.74%),农、林、牧、
渔业(37.08%)、 科技 服务业(40.85%)。
这倒不是说,国有经济的战略转移与调整已经完成。而只是说,到目前为止,国家资本在非垄断的产业已经不占优势,大量的非国有资本已经进入且成了主要成份。随着电力改革、电信改革与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的改革走向深入,以及金融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与科技体制的改革取得进展,这些相关产业中国有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率还会下降。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佚名
中国民企的工业化进程
我国加工贸易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