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2017-09-09 01:10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浅谈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毕业 内容摘要:我国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
毕业

内容摘要:我国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将成为继国有企业改革和党政机构改革之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又1热点。其中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又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相映配套政策的出台,搞好全国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可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学科研工作,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对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企业  管理  人事  改革

何谓“事业单位”,经过专业斟酌的准确译法是“公共服务机构”,其主体应该是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和农业技术服务领域的公共服务机构。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各类事业单位有工作人员2900多万人和国有资产近3000亿元。我国70%以上的科研人员、95%以上的教师和医生都集中在由政府出资举办的各类事业单位,其各项事业经费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30%以上。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产物,它既有企业单位的属性: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又有事业单位的特征:服务性、公益性和知识密集性。企业化事业单位目前的现状是:经营靠政府和行业的照顾和政策保护、职工思想闭塞、分配与工作绩效脱钩,危机感主人翁责任感衰退、人浮于事。要改变这种状况,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法人治理的实体,就必须对其运营机制进行深化改革,其中用人制度的改革就是其中最重要的1环。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造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没有真正建立起机制科学、运转高效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事业单位的发展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改革步伐,进1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于建设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构建精简、高效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推动事业单位全面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作为基层人事工作者,浅谈1点看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网毕业
1、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事业单位按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实行多种形式的选人用人制度、深化职称改革、促进人才流动、搞活工资分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发展还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1)、干部职工认识不到位,改革内在动力不足。1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使事业单位的1些职工产生了“公家事、国家人、铁饭碗”的思想,改革阻力大;2是部分管理层领导求稳怕乱,对改革心存疑虑,能拖1天是1天,缺乏主动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改革的步子慢;3是少数年龄偏大的职工则担心改革会影响利益,1定程度地表现反对和不支持改革,对改革心存畏惧。
(2)、改革政策不配套,具体操作上难把握。1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保险1直是事业单位广大职工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制约改革的最大“瓶颈”。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后,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末聘或落聘人员无处分流,人员流动的“后顾之忧”无法解决。职工1旦离开单位,等于前功尽弃,必须1切从头干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岗位少,分流渠道不多,富余人员的安置常常成为改革中的难点,“人员能进能出”就成了1句空话。这在1定程度上制约着改革的发展。2是岗位聘任条件与职称评价体系、人才业绩评价体系不相协调。不能形成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人员聘、评、考管理机制;3是事业单位现行的全员聘用制,只是1般意义上的聘约管理,不能满足事业单位深层次的、新型的用人机制的要求。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分配制度不活,内部缺乏激励机制。1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事业单位分配制,不仅没能使活工资部分活起来,反而变成了死工资,助长了平均主义。工资平均发放,不能很好地体现权利、责任、义务的统1,更不能体现1流人才、1流报酬,使聘用制的作用大打折扣。2是国家制定的统1、不同比例活工资计算办法,导致工资审批时存在活的部分,客观上误导了职工的分配观念。3是年度考核制度与奖励工资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按事业单位人数的比例确定提前晋级指标,由指标再定升级条件的办法缺乏科学性,致使事业单位年度表彰和优秀等级的评定出现了“轮流坐庄”的怪现象。 
(4)、经费不足,改革推进缓慢。许多单位的活工资经费来源少,人员多,标准低,基本的工资保证都成问题,根本没有经费条件来实现活工资部分的兑现或拉开差距。若财政不增加投入,而单位的创收能力又有限,那么内部分配就很难拉开档次,就不能打破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留住优秀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就成了1句空话。
(五)、现行工资发放体制,给事业单位活工资考核兑现带来难度。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先保工资发放”思想的影响,现在每个事业单位职工都建立了个人工资帐户,无论是固定工资,还是活工资,每月均由财政直达个人帐户,单位只能是将创收部分进行2次分配,而无创收的单位,则根本无法打破吃大锅饭的局面。
    另外,编制标准过于陈旧,卫生、教育、建委等行业部门的事业单位的职能、工作量在不断扩展,而编制数却没有随之发生变化,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人员超编严重,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相对老化,急需的人才由于编制限制而无法补充进来。聘用合同的地位不确定,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如何与其他人事管理措施有机结合缺乏政策依据,基本处于可有可无的地步。岗位管理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没有真正打破干部工人身份,实行岗位管理。事业单位领导没有实行聘用制等。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网毕业
    2、改革的几点建议
    (1)、更新观念,提高对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认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浓厚的氛围,提高职工对企业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观念突破带动工作突破,统1“深化改革是事业发展的唯1出路”的思想认识,使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正确对待改革、积极参与改革、主动支持改革改革。
    (2)、完善政策,推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1是要尽快出台养老保险等相关政策,解决企业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颈”问题,畅通出口。2是要完善人事代理制度,拓展人事代理范围,对新进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办理社会保险,使单位人真正变成社会人。3是要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认真开展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维护事业单位人员合法权益。
    (3)、创新机制,增强事业单位内部活力。1是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新型用人制度,不以人设岗,而是以岗位定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革事业单位领导单1的委任制,在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规范直接聘任、公开选聘、推选聘任、竞争聘任等办法。选择部分空缺的领导干部岗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实行试用期制和任期制,部分岗位试行年薪制。2是扩大事业单位分配自主权。改革事业单位个人工资审批办法,人事部门只审批个人工资的固定部分,活工资部分按比例审批到单位,并根据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承受能力,对活工资所占比例实行动态管理;改革财政拨款方式,个人工资不再直达个人帐户,由财政按总额拨款到单位,由单位按实际情况再进行2次分配。3是实行分类管理,加大投入,支持事业单位实行档案工资与活工资相分离的分配体制。全额、差额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单位的现行实际,重新核定编制,在编制总额内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包干结余资金由单位自主分配;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由单位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实行工效挂钩,企业化管理,自主分配。4是改革事业单位提前晋级的政策,对年度内受到各级表彰和评定为优秀等级的人员,实行1次性奖励,或年终加发1—2个月奖金。五是鼓励事业单位探索按资本、信息、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按岗定酬,岗变薪变,彻底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铁饭碗”。同时还可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试行协议年薪制的分配制度试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精减冗员,必须妥善安置未聘人员。要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未聘人员,以单位、行业或系统为基础,探索多种形式给予妥善安置,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可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引导、鼓励未聘人员组建民营和其他经营方式的开发公司。通过兴办发展新的产业、转岗培训等方式安置未聘人员;或通过人才交流中心对未聘人员进行托管。

    上一篇:北京市政府电子政务实施阶段与效果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