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费用概念比较及使用规范性探讨
2015-04-04 02:35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中西方费用概念比较及使用规范性探讨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我国企业会计费用要素与美国及国际会计准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我国企业会计费用要素与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的费用要素概念的异同,分析我国费用要素概念的演变及特点,提出了新准则体系下存在具体准则与基本准则关于费用的概念使用不统一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费用概念;比较;规范性;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企业战略定位发生了转变,投资、融资、销售等经济活动逐渐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会计准则作为反映经济信息系统的商业语言,亟待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制定与国际相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以便国内外市场和投资者的理解、接受我国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降低企业交易费用,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基本准则规定了每个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会计准则中费用要素及其在具体准则中的应用,通过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所规定的费用概念的比较,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中外费用要素概念比较
1、FASB的费用概念。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85年12月发表的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会计核算对象要素划分为10个,即资产、负债、权益或净资产、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全面收益。其中,费用是指由于在一个会计期间从事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活动,而流出或耗用的资产和承担的债务。
2、IASC的费用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发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会计要素确定为资产、负债、产权、收入和费用等5个,其中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减少,其形式表现为因资产流出、资产消耗或者发生负债而引起的权益减少,但不包括与对所有者分配有关的权益减少。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3、我国的费用概念。
(1)《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费用概念。我国2001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第九十九条规定:“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新会计准则中的费用概念。财政部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第三十三条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4、费用概念比较
(1)FASB和我国均采用狭义的费用概念。FASB使用的是狭义概念的"费用"要素,费用仅指正常经营费用或支出,依据的是配比性和应计制会计原则,强调费用产生的因果关系和费用责任的合理归属。FASB强调产生费用交易的重要性,认为能列入费用要素的是指企业持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发生的费用。我国费用要素采用的是狭义概念,在新会计准则中,将费用限定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支出范围内。而IASC则采用了广义的费用要素概念,既包括企业日常活动发生的费用,也包括非正常损失,并且,由于损失是指“经济利益之减少”、“和其他费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因而也不把损失视作独立的会计要素。
(2)对于发生的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我国通常记入营业外支出),FASB、IASC和我国处理有明显差别。FASC单独设立了“损失”要素,我国直接纳入单独的“利润”要素,IASC却将其作为“费用”要素的内容,国际会计准则不设“利润”要素,而我国在《财务会计报表列报》中列明利润要素,并受到国际认可。
(3)我国的费用概念从外延上来说,等于IASC的费用减去直接记入当期利润的损失。我国把企业的经济活动明显区分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符合费用概念的,作为费用;非日常活动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作为损失,严格定义了费用和损失的概念。通过区分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发生金额大小的比较,更能反映出
企业管理的水平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