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为克服物价变动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而形成的新兴会计学科分支。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较而言它是建立在“经营责任观”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
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会计假设揭示了财务会计同其所处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其客观现实基础正是环境的不确定性。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假设上采用的是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然而在实际的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出现严重动摇了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当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时,相同的货币量在不同的时间代表着不同的购买力,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同质可加性。在会计报表中,尽管所使用的货币单位表面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就其实际经济含义而言,由于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其计量结果已经丧失了统一的计量标准(即代表相同价值量和购买力的货币单位)。此时,按名义货币反映的各个时期货币金额的内含购买力是不相同和不可比的,因而各会计要素项目的计盆结果在本质上是不可加的,其汇总金额说到底也是由来自不同货币购买力水平的各个单项金额的简单加合体,自然缺乏可比性和相关性,在综合性和可理解性上也大打折扣。
对比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具体而言:
①会计主体假设,该假设是指会计工作的特定空间范围。它要求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不包括其他企业或个人的经营活动。这为界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范围提供了基础。就这一假设而言,物价变动会计完全承袭了传统会计的思想。
同样,在对会计个体的选择上,物价变动会计依旧是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对会计个体的择定,要根据能控制资源、承担义务并进行经营运作的经济单位来确定,或是根据特定的个人、集体或机构的经济利益的范围来确定。
②持续经营假设,这是指在可预见的得未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企业这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进行下去。而现有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均同样承袭了这一假设。即使是激进的变现价值会计模式,对正常经营的企业而言,也是以正常销售价格,而非中止经营的清算价格,来作为资产的计价标准,即是认可企业进行有规则的清理也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然而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下,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现行价格和历史成本严重背离,把二者强行进行配比来确认企业收益的恶性结果,必然是低估成本,虚增利润,使企业缺乏实际的资产补充能力和再生产能力.从宏观上看,国家根据企业虚假的收益计缴所得税和安排财政支出,势必造成货币投放量的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加剧;从微观上看,企业不仅要承担多余税负带来的股本剥离,而且如按报表所列示的虚假利润进行分配,会形成无实物保障的超量分配,实质上是把企业的股本部分返还给股东,从而陷入危险的破产清算,其实际结果是明显有悖于持续经营假设的初衷的。
③会计分期假设,这一假设是指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可以被人为地分割成时间序列下的各个段落,每个段落就是一个相应的会计期间。为方便比较,每个会计期间被划分为等长的时间段,一般是采用公历年度。在这一点上,物价变动会计和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从会计分期的概念上看,它是持续经营假设下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样的,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历史成本会计会严重影响到持续经营的假设,也必将最终导致会计分期假设的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