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4)
2016-03-06 01:02
导读:(三)建立完整和系统的公允价值估价程序 按照是否具有故意提供误导性信息的区别,报告主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第一种是报告主体不存在
(三)建立完整和系统的公允价值估价程序
按照是否具有故意提供误导性信息的区别,报告主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第一种是报告主体不存在误导的动机,但是由于选择公允价值估价技术和输进变量时不具备相关的经验和能力,而在客观上提供了误导的信息;第二种是报告主体存在提供误导信息的动机,这些都可能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报告主体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报告主体的政策和程序应当针对其所持有和承担的,要求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全部资产和负债,提供满足会计准则和其他监管要求的公道保证。报告主体公允价值计量政策和程序的性质和内容取决于根据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的性质和内容,因此是因报告主体主要业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的。对于持有大量金融工具以及会计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报告主体而言,需要建立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公允价值估价程序。
报告主体应当恰当地监控其公允价值计量过程,除了对用于公允价值估计的估价技术之外,还包括对交易日后重大事项和其他异常题目影响的计量,以及对特别困难计量题目的识别和由资深治理职员进行的评价。资深治理职员有责任为确保其政策对企业财务活动、持有和发行金融工具等资产以及市场发展的适当运用和持续有效而进行有效监管。另外,报告主体应当定期对公允价值估计结果与可观察市场价格进行比较,以确定报告主体公允价值政策和程序结果的有效性。假如报告主体变更了其估价技术,那么应当将对公允价值估计所导致的影响确以为截止该新估价技术采用时的第一个计量日的估计变更。
(四)扩展公允价值信息表露的内容,引进风险表露
扩展公允价值计量的表露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公允价值,当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应用复杂的估价方法时,财务信息使用者需要分层次具体表露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同时,要引进风险表露。美国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和创新反映出FASB根据金融创新的发展,对公允价值用于金融工具计量进行了跟踪,以满足现实的需要。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上,金融工具的创新速度大大超前于会计准则,尽管美国FASB不断修订、完善准则,但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在操纵上仍然存在困难,给会计职业判定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对公允价值中公允的理解、界定及其价值的计量,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同时,它对我国有关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完善也提出了值得研究的题目,当不可观察到市场报价时,需运用估价技术估计时,假如与金融工具风险相关的泡沫高涨,活跃市场中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公然报价还能否作为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是否应考虑相关风险?事实上,持有待售的金融资产由于风险引起市场大动荡,其公然报价已失往公道性。也就是说,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需要结合特定市场环境和相关风险才具有真实性。以2007年10月我国股市为例,上证指数最高达6 100多点,此时的公然报价、成交价格均不能代表公允价值,财务报表表露了某些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但使用者并不能辨别公允价值的公道性,这就导致了证券市场的虚拟繁荣。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五)加强特定行业对公允价值应用的监管
行业监管部分是公允价值信息的使用者之一,公允价值的应用对某些行业,如银行业和保险业等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与其他的使用者相比,监管者更加关注与风险相关的信息。我国的证券监管部分是中国证监会,证监会的职责之一是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表露行为,加强信息表露事务治理,保护投资者的正当权益。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真实、正确、完整、及时地表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欧洲中心银行作为欧洲银行业的主要监管部分,先后于2004年和2006年两次从金融稳定性的角度对会计准则进行评价,其评价的重中之重就是公允价值的计量和应用。ECB以为,对于缺乏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而言,应当更加精确和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避免对收益的不必要的确认。银监会是我国银行业的监管部分,在新准则的制定过程中,作为银行的监管部分,银监会一再提出应当在将公允价值全面用于会计核算之前,先将公允价值用于信息表露,以使贸易银行在过渡期内更好地积累经验。银监会在2007年3月的《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报告》中,承诺“推动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