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基于产权与消费的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究(3)

2016-03-21 01:08
导读:目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生产消费模式是:上市公司生产会计信息→会计师事务所检验会计信息→证券市场投资者消费会计信息。这种生产消费模式不同于

  目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生产消费模式是:上市公司生产会计信息→会计师事务所检验会计信息→证券市场投资者消费会计信息。这种生产消费模式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会计信息消费者不直接承担其消费品——会计信息的生产本钱,同时会计信息产品的质量检验又由盈利性的私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来承担。而普通商品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面对质量与价格的选择时,消费者可能在小商品市场购买商品,也可以在豪华的商场中购物。消费者可以根据价格和质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商品,最后消费哪种商品是消费者自主选择的结果。在选择低价格的同时消费者也就接受了较低的质量,而在选择高质量商品的同时也接受了高价格。在会计信息的生产消费过程中,会计信息消费者的付费由他们所选择的生产者代理,作为终极的消费者却只能被动的接受会计信息生产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消费者的选择度和选择能力得到大大的限制,不能发挥消费者的能动作用。在会计信息市场上呈现“经营者主权”的现象,即经营者在市场营运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他们可以自行设计和制造产品,并控制生产的数目和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使消费者不得不服从他们的意志。会计信息消费者的消费者地位就不能得到较好的树立和维护,会计信息消费者不能成为有效的需求主体。
  总之,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以投机为主,股票持有时间较短,他们不预期从公司分配中获得收益,而是通过频繁买卖股票获取差价收益,更多的关注公司一些外生变量及其炒作题材。此类投资者的行为趋向于短期化,假如虚假信息更有利于他们高价卖出,他们此时可能会更欢迎虚假信息,或者至少对虚假信息及其制造者——经理职员采取“漠然视之”的态度。更重要的是,由于投资者变化频繁,会计造假损害的主体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会计造假的公司的股票交易就像“击鼓传花”的游戏,受害者只是那个在假账暴露那一刻仍持有股票的投资者,但是这到底落到谁的头上是难以预知的。这种“一次性消费”方式,不利于发挥会计信息消费在进步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的作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三、结论与思考
  
  会计信息是有产权的,但目前这种产权是残缺的,并由此而产生很大的外部性,比如会计信息失真的负外部性。现在,会计信息产权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如何使会计信息产权明晰化、私人化,是值得探讨的题目。只有妥善解决了会计信息的产权题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题目。
  目前,大部分会计信息消费者消费会计信息时只注重它的短期效应,而忽视它的长远影响,导致会计信息一次性消费行为普遍存在,进而使其可能会更欢迎虚假信息,或者至少对虚假信息及其制造者采取漠然视之的态度。要解决会计信息一次性消费题目,就必须改变会计信息消费者的消费预期,而要改变会计信息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就必须转变会计信息生产消费模式,并进步会计信息消费者的市场地位,扩大消费者的选择度。
  
  参考文献:
  1、陈冬华.网络时代会计的制度创新:产权界定与市场化[J].会计研究,2000(2).
  2、杜兴强.契约·会计信息产权·博弈[D].厦门大学,2001.
  3、李立平,廖敏.会计信息外部性及其内部化探讨[J].财会月刊,2004(4).
  4、石宏,王德春.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吴水澎,秦勉.论会计信息资源的配置机制[J].会计研究,2004(5).
上一篇:如何防范应收账款风险及其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