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钱核算在医院治理中的运用和发展
2016-04-15 01:12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本钱核算在医院治理中的运用和发展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 医院本钱核算治理工作,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和方法
【摘 要】 医院本钱核算治理工作,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和方法,只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学习和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国情、院情的需要,通过经济治理手段,才能保证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医院; 本钱核算; 本钱治理
医院实行本钱核算治理是医院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行业进进市场参与竞争的必然结果。本钱核算作为企业经济治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成功地运用在医疗服务和医院治理中,是医院治理者面临的任务和研究的课题。现代本钱治理提出了很多新的经营理念和治理模式,医院同样也要关注本钱治理发展趋势,必须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变化不断实践科学发展观,适时更新本钱治理理念和加强本钱核算治理。
一、加强医院本钱治理的基本要求
(一)建立健全本钱治理组织体系
医院本钱治理涉及医院和部分(科室)以及职工三方面的利益,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多个职能部分协力合作的本钱核算治理组织。
(二)做好本钱核算的基础工作
医院本钱核算是指对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完整、系统的记录和计算分析,并加以控制和考核。开展医院本钱核算是加强本钱治理的条件,是医院经济治理的中心环节;开展本钱核算可以及时了解本钱执行情况,分析本钱升降原因,挖掘潜力,改进治理,降低劳动消耗;为国家公道制定医院补偿政策和医疗收费标准提供参考依据。逐步改变过往医院投进不计本钱,产出不计效益,缺乏严格的内部经济核算的现象,同时清产核资、完善资产治理制度,制定公道的消耗定额,健全原始记录和内部核算体系;制定开支标准,明确审批权限等。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正确划分各种用度界限
重点是区分本钱用度和其它用度开支的界限;本钱用度和专项支出的界限;直接用度和间接用度的界限;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等。
(四)建立医院本钱核算服务体系
由于本钱核算不同于财务核算,而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对本钱核算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医院在进行本钱核算之前,应根据本钱治理和本钱核算的需要,建立本钱核算账户和账簿体系,便于本钱用度的回结和分摊。
二、由现在的预、决算治理向本钱核算治理发展
预、决算治理能够综合地反映医院在完成提供医疗服务任务中的财力规模和各项经费的保障程度,有利于医院领导加强对财务工作的指导,保证医院经费的正确使用方向,并在上级下拨的经费和医院医疗收进所带来的经费数额内公道使用,实现收支平衡。预、决算治理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开支起到计划调节和监视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重收进、轻支出,重追加、轻效益,重拨付、轻核算等题目。在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靠预、决算已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医院迫切要求加强重支出、重效益、重核算的本钱核算治理,对医院本钱消耗进行有效控制,使医院经济治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定性向定量治理转变,进步治理效益,向企业经营型治理发展,积极探索符合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方向的医院经济治理体制,为下一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奠定基础,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运行机制。 三、由现单纯的医院会计核算向科室核算、病种核算、医疗项目核算发展
(一)科室核算
医院科室是直接使用和消耗本钱的单位,科室核算是以医院各科室为核算单位,把科室开展业务活动的收进和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对比、总结,是医院经济治理的重要环节,是医院经济核算的基础。每所医院都可以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探索核算形式,并没有同一的模式。通过开展科室核算有利于健全本钱治理责任制,明确医院各部分责任,调动职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使职工在参与医院的经济治理和经济核算中,增强责任感,进步经济效益,有效地进行本钱控制。通过科室核算也可以初步反映出各科室之间存在的治理、物价、效率、效益等题目,有利于医院走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