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会计研究的误区和方向(3)
2016-04-16 01:04
导读:6、研究内容分散,缺乏研究的长期规划、系统研究性差,急功近利者多。在国外,尽管近几年对治理会计研究批评较多,但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有系统性
6、研究内容分散,缺乏研究的长期规划、系统研究性差,急功近利者多。在国外,尽管近几年对治理会计研究批评较多,但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有系统性、有长期目标,而在我国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组织,既没有专门的治理会计研究杂志,也没有机构对研究作长期规划,分散了有限的气力和资源。
7、理论研究注重以“物”为中心,忽视以“人”为中心。治理会计研究的内容大都注重对企业“物”方面的研究,忽视在治理中对人的研究,特别是在当今进进知识经济时代,化治理是“以人为本”,即人性化治理,人力资本的作用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愈加突出,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和突出以“人”为本的治理会计更具有现实意义。不宜把重点放在相关的具体操纵方法和程序方面,而应以“以人为本”的治理为主线,确立智力资源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
8、忽视治理会计职能的研究,导致治理会计定位不清。理论界对治理会计的研究已有几十年,但研究成果用于实际的很少,原因在于研究成果与治理会计职能没有很好的结合,治理会计到底在企业治理中能发挥何种作用没有研究透。
9、治理会计研究内容包罗万象,主题不清。治理会计范围的无穷扩大化,加剧了人们对治理会计在熟悉上的偏差。过分扩大它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分散了研究者的精力,不利于治理会计的发展。
三、治理会计研究的方向
1、治理会计研究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获得理想研究成果的保证。传统治理会计中人们注重规范的研究方法,取得很多理想的成果,但是由于此方法本身的一些弱点,比如主观性强,验证性差,近几年开始受到批评和冷落;而实证研究方法由于注重实际,结论具有验证性,具有说服力,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运用。在实证研究方法中,又有实地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调查问卷等方法,一般情况下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最近几年运用非常广泛,成为实证研究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其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从普通案例中总结出一般性结论,有助于推广运用,使用价值较高。笔者以为,无论规范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有其特性,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种方法,在研究中必须结合使用,即规范研究要重视运用实证方法,实证方法中结合运用规范方法,重视实证方法中的数学和模型方法,而不唯数学和模型;考虑到我国治理会计研究的现状,推广案例研究,而不忽视其他实证研究方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必要的实地研究是重要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治理会计研究对象。传统治理会计研究对象已比较成熟,在新环境下兴起的一些研究对象还处于探索和摸索阶段。笔者以为,除对治理会计的一些基础理论继续进行探讨外,新型领域将是治理会计研究的重点,如作业本钱会计、战略治理会计、跨国公司治理会计、人力资本治理会计和宏观治理会计等。另外,在治理中,根据治理者对待事物的角度,可以把现实世界看作“物的世界”和“人的世界”。治理者的视角把现实世界看作“物的世界”,所形成的治理属于“物本治理”;治理者的视角把现实世界看作“人的世界”,所形成的治理属于“人本治理”。“人本治理”不同于“物本治理”,治理者不应把人看作单纯的“经济人”,而应把人看作“社会人”和“文化人”,从而在尊重人格、个人尊严的条件下,确立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人本治理”具有“柔性治理”的属性,它重视人的认知领域,更重视决策职员和决策支持职员的智能与判定,从而使治理决策推进到一个层次更深、境界更高的人文化阶段。正如治理大师德鲁克所说,“不管后资本主义社会机信息处理技术如何先进,只能取代治理者的决策行为,只能是一种治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