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的本钱治理创新战略(2)
2016-04-30 01:04
导读:2、我国汽车自身存在的和机遇 2.1、题目 2.1.1、生产能力普遍开工不足 我国汽车在设计产量上均达到了汽车组装线的规模产量,但实际产量普遍未能达到规
2、我国汽车自身存在的和机遇
2.1、题目
2.1.1、生产能力普遍开工不足
我国汽车在设计产量上均达到了汽车组装线的规模产量,但实际产量普遍未能达到规模经济点。截止2000年底,我国已建成具有年产各种汽车300万辆(轿车年产120万辆)的生产能力,但2000年全年只生产各种汽车206万辆,占生产能力的68.6%。轿车产量达60万辆,为生产能力的50%。表1为2000年我国主要汽车厂家生产能力利用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上海大众公司和一汽大众公司的轿车生产能力利用率较高,为73%;上海通用、长安奥拓、东风神龙生产能力利用率仅为30%左右。生产能力利用率的严重不饱满,直接导致车均固定本钱居高不下。同时,由于我国汽车企业实际生产量未能达到规模经济,也导致汽车价位过高,从而抑制了市场的需求,使我国汽车产业形成了“需求不足→市场容量小→企业规模小→不经济、本钱高→价位高→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
汽车产业是规模经济明显行业,对生产本钱最大的是生产批量,若产量达到设计年生产纲领,产品价格下调是必然的趋势。,我国轿车市场的需求量只有60—70万辆。盲目要求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达到年产轿车100万辆的规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市场的需求制约了我国汽车企业的。
英国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过对汽车生产线长期均匀本钱所做的结果表明:1条汽车生产线的最小、最佳规模是年产6万—10万辆。因此,我国汽车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先使单条汽车生产线达到最小最佳规模(年产6万—10万辆)后,再通过组建同等经济规模的生产线,扩大生产量来达到生产线经济规模。其后,在需求增长和扩大出口的情况下,达到年产100万辆的企业经济规模。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1.2、企业治理技术落后
我国的治理技术落后首先表现在我国企业本身的治理基础较弱,多数企业是由国有企业通过重组、参股或控股方式发展起来的,治理层大多来自计划经济结构的国有企业,较大部分缺少企业治理素质。
地方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企业独立自主的治理能力的发挥。我国汽车企业面对的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各地政府均对本地的汽车企业进行保护,对外地汽车进进本地市场设定了各种各样的壁垒。这不但导致汽车企业进进外地市场时要付出高额本钱,同时也抑制了当地汽车企业进步自身治理创新能力的主动性。
2.2、机遇
我国汽车产业《“十五”规划》提出,要“加大汽车产业战略重组力度,以一汽、东风、上汽团体为基础,培养2—3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团体。”以此为契机,可改变我国汽车产业各自为战、缺乏宏观调控,以企业和地方的局部利益而牺牲全局利益的现状,拉开汽车产业大重组的序幕,使企业上规模、上效益。
我国汽车产业《“十五”规划》中还提出了“在5年内重点发展排量1.3L,售价8万元左右,百公里油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经济轿车”的宏伟目标。我国汽车产业企业现已具备研制低价位经济轿车的能力,因此,对国内汽车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3、引进先进的治理技术,实现本钱治理创新
3.1、变革本钱治理思想实施本钱战略
本钱战略有别于传统的本钱降低方式。它是紧盯市场目标,以本钱为竞争中心,通过使用独特的技术、借助有利的原材料购进渠道及利用规模经济的特性来进行操纵,从而达到在同业中本钱最低,以低于同业竞争对手的售价来获得大量的市场份额的战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建立低本钱地位,使企业在确定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上具有决定权或成为降低本钱的主导者,则有更多的机会获得逾额的利润。
本钱战略要通过市场调查,确定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特性,进而设立该产品的目标本钱。目标本钱预先限定产品本钱的最高限额,规定制造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本钱不准超过这一限额,然后要求设计、工程、外购材料等部分通力合作达到目标本钱。本钱战略要求只有在最后工序达到本钱降低额的目标后,才能进进实际制造阶段,否则仍要通过多重循环挤压本钱,以使实际本***到目标本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