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会计电算化 支撑企业信息化(3)
2016-06-26 01:01
导读:2.会计电算化轻易成为信息孤岛。很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如:服务于生产的制造
2.会计电算化轻易成为信息孤岛。很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如:服务于生产的制造系统、服务于仓储的自动存储系统、服务于治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于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有的企业固然也在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企业信息化的观点来同一指挥信息化工作,造成各个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之间数据格式不同一和不一致,使会计电算化必须采用手工辅助的办法与外界交流,其信息化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3.落后于技术。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工作偏重于技术,造成理论相对比较落后,会计电算化领域也不例外。很多企业是满怀期看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后却失看地收场。有一些是取得的结果远远低于预期的效果,没有起到进步治理水平的目的;有一些是采用会计电算化后并没有进步会计工作的效率;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全面失败,整个系统全部放弃,仍然采用手工工作。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理论的缺乏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会计电算化建设至今,理论界很少提出过对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指导性,也很少就企业实施过程中会计部分的改革、流程的规划、职员职责的变迁、岗位的设置等进行深进的研究,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后制度的建设也停留在一些大框架内,对企业而言缺少实际意义。
七、会计电算化的未来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到一个性阶段。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进行改革,融进整个企业信息化中,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中流砥柱。笔者以为,会计电算化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1.会计电算化应扩展为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要求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而仅仅在会计部分采用电算化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与功能必须改变和扩大,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有的文章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笔者以为,这还不够,必须打破“会计”的范围,会计电算化才能达到新的高度。会计电算化应转变为财务信息化,即在企业整个财务信息中,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治理体制,对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开发,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进步企业竞争力。
2.加强理论研究。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究其原因,与会计电算化自身不无关系。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即在手工的模式下,用计算机改变处理的手段。所以对技术的需求必然大于对治理的要求,而理论方面也是依附于手工会计理论的发展。而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治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如各种类型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探讨、财务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财务流程对财务信息化的影响、财务信息化下治理体制的变革、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化乃至决定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理论研究必须加强、加快,为财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是未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3.大力发展财务治理软件。从各个财务软件公司最新的软件版本可以看出,这一点实在已经开始进行。以金蝶软件为例,2000年的金蝶软件V6.3版本中,还是以账务模块为核心,以凭证的输进、账簿的处理等以核算为主的功能。到2002年的K/3系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增加了采购、销售、库存、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等覆盖企业各个方面工作的模块,而且还加进了大量的治理功能,为企业提供了与经营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财务软件的发展和成熟,为财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快对信息和治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