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2)
2016-07-08 01:03
导读:(三)X2: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投资者(股东)产生的经济后果 按照资本市场理论,会计信息对股价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作用,按照市场有效假设,会计准则国际化对股东
(三)X2: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投资者(股东)产生的经济后果
按照资本市场理论,会计信息对股价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作用,按照市场有效假设,会计准则国际化对股东产生的经济后果可以采用股价作为定量变量。
(四)X3: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债权人的经济后果
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债权人的经济后果体现在债务水平的变化上。因此本文把企业债务水平带来的变化作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债权人产生经济后果的定量变量。
(五)X4: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企业治理当局产生的经济后果
负面经济后果很多主要是对国内利益团体产生的,主要是使用国际会计准则后造成的转换本钱,其中包括系统转换中受负面经济后果影响的利益主体反对国际会计准则而造成的损失。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国内利益团体产生负面经济后果,受负面经济后果影响的利益主体必然反对国际会计准则,但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在国家,受负面经济后果影响的利益主体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少有发言权,因而只能通过利润操纵来弥补,可以利润操纵的程度代表负面经济后果的大小。即利润操纵作为会计准则国际化负面经济后果的替换变量。在计算利润操纵程度时本文鉴戒国内外现有的有关利润操纵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鉴戒了王建新计算利润操纵程度的方法:利润操纵程度=(营业收进-营业利润)/年初资产总额。
(六)X5: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国外利益团体产生的经济后果
从各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实践来看,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国外利益主体产生的主要是正面经济后果。由于会计准则国际化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增强,全球化的财务报告简单化,财务报告的外国使用者能够在可比较的基础上分析财务信息,财务数据分析变得轻易,投资可行性研究变得轻易,合资企业资产评估和计价变得轻易,大大降低国外利益主体的交易本钱,同时国外利益主体还可能由于会计准则国际化获得税收负担减少或利润增加的经济后果。目前我国以实际使用外资额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程度之一,实际使用外资额是指我国各级政府、部分、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张罗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因此本文以实际使用外资额作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国外利益团体产生的经济后果的定量变量。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本文构建的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各个利益主体产生的经济后果模型如下:
Y=C β1X1 β2X2 β3X3 β4X4 β5X5 μ(1)
四、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监视治理委员会网站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表露的上市公司年报。样本选取期间为1998-2007年共计10年(见表2)。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可比性,在样本选择中经过了以下几层剔除:
第一,深市、沪市上市公司中选择同时发行A、B股的上市公司(AB股上市公司)。为了能够进行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性比较,只能选择AB股上市公司双重审计利润所提供的对比数据。因此将上市公司中的非AB股上市公司剔除。
第二,2007年证监会取消了AB股上市公司双重审计利润表露的规定,使得2007年只有AB股上市公司32家进行了双重审计利润表露。选择1998-2007年都有双重审计利润表露的公司,将10年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表露双重审计利润的上市公司做第二层剔除。
第三,本文在相关性研究中采用价格模型,价格采用次年4月末的收盘价,而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公布次年4月末收盘价的上市公司做第三层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