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
2016-07-08 01:03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文章运用实证的方法,分别选取变量就我国会计准则国
【摘 要】 文章运用实证的方法,分别选取变量就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各个利益主体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了研究。指出会计准则国际化并没有对政府、债权人、股东和国外投资企业等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利益主体产生预期的经济后果,但是却带来会计信息可靠性下降的负面经济后果。
【关键词】 会计准则国际化; 经济后果; 实证研究
一、文献综述
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就是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过程中对各利益主体产生的经济影响以及各利益主体为获取最大利益而采取的一切行为,是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在国际层面的延伸。从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采纳IFRS的现状以及积极参与IFRS制定的行为可以看出,各国固然在具体做法上有所不同,但对于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考虑却是相同的,都是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下,力争最大化其净收益。
国内有关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进行系统研究的还为数未几,主要的研究文献有:
曲晓辉(2001)和陈瑜(2003)以会计准则经济后果为基础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利益关系进行了探讨,论述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存在的必要性,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在积极参与IASB、IFRS制定过程中为争取团体利益而行的各种
政治活动。
陈瑜(2005)应用博弈论等经济学和
政治学的有关理论,深进阐释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实质及其现实状况,对会计国际化的经济后果进行阐述,提出将会计国际化的经济后果划分为“相对收益”和“尽对收益”的概念,并对其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研究取得的一大进步。
王桂萍(2006)提出将会计国际化的经济后果划分为收益和本钱两部分,使之更符合会计的概念,并能更直观地分析各国参与会计国际化的经济后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外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都体现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思想,也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不系统,更缺少定量研究。笔者在2003年第一次提出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概念,并在博士毕业论文《我国会计准则国际经济后果研究》(2004)中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分析会计准则国际化产生的正面经济后果和负面经济后果,依据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模型评价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得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存在负面经济后果,而其正面经济后果却并不明显的结论。
笔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会计准则国际化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检验,目的是要验证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济后果以及对哪些主体产生了怎样的经济后果。
二、研究设计
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不同客体、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经济后果,且产生的经济后果有些是正面的,有些则是负面的。本文就从影响的层面、性质、客体三个角度对会计准则国际化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分类,分类结果见表1。
按照本文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内容分析和分类,可以看出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对政府、国外利益团体、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治理当局等产生了经济后果。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政府、投资者、债权人、企业治理当局和国外利益团体等利益主体产生了经济后果。即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与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各个利益主体产生的经济后果存在相关关系。
三、模型建立和变量设计
本文构造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各个利益主体产生的经济后果变量如下:
(一)Y: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
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有关利益主体造成的经济后果综合作用的结果。笔者以为应把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作为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替换变量,作为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因变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X1: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政府主体产生的经济后果
会计准则国际化会引起的一国财政税收总量、进出口贸易总量、吸引外资总量等的变化,可以回结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各国经济总量和政治气力的影响。从长远利益来看,终极都体现在国家财政税收总量上,因此本文将财政税收总量作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政府主体产生的经济后果的替换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