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1(2)
2016-07-30 01:09
导读:(一)会计职员素质偏低,领导思维观念不强 我国企业的会计职员整体素质不高,突出表现为只有受过大学专业教育和参加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人懂得一些
(一)会计职员素质偏低,领导思维观念不强
我国企业的会计职员整体素质不高,突出表现为只有受过大学专业教育和参加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人懂得一些治理会计知识,此外,其他职员基本上不了解治理会计,年龄偏大的高级职称职员中,知识结构趋于老化,很难将现实治理科学应用于实践,而在占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职员五分之一的中青年会计职员,多是刚刚迈出校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都限制了治理会计在企业中普遍应用。
(二)理论体系不够严密,理论脱离实践
由于治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较短,加之西方对其研究重方法轻理论,因而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对西方治理会计主要是进行翻译和先容,在理论上也没有突破,因此,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基本题目争论不清;三是方法庞杂,缺乏独特性;四是理论体系缺乏明确的中心和清楚的主线以及其间的实质性联系。
(三)研究领域狭隘,应用范围缺乏广度和深度
传统的治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治理与动作上,只注重通过控制本钱来完成治理会计的目标,没有联系企业所在行业的产业本钱和市场竞争者的本钱来分析找出自身的本钱上风或劣势,对企业如何在产品市场上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以及这种地位的可能变动更是没有触及,忽视决策信息的提供,尤其是对企业战略性决策信息的需要缺乏考虑,已没有立足长远来分析题目。
三、推动治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对策
(一)造就治理会计师队伍,加强企业高层决策者的治理观念
由于我们国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治理会计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所以治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情况远远落后于西方企业,为了使治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我们可以鉴戒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建立治理会计师的专业队伍。这样不仅能推动治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而且也能加强治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
治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它既要有相关的理论,也要有成功开展治理会计应用的经验。所以,理论工作者应与会计学术界相互协作,开展实证研究,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治理会计的实例和成功的经验,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与回纳,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性理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实施战略治理会计
战略治理会计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搜集、加工、整理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来协助治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战略规划业绩的一个治理会计分支。它是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战略治理的迫切需要产生的。我国已加进WTO,实施战略治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综合考虑各种资源上风,扬长避短,对企业进行正确定位。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目前正处于产业重组、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用战略治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可以使企业尽快的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四)处理好治理会计应用于现实环境的关系
治理会计的推广与应用是一项综合性课题,成熟的市场经济,完善的社会法制体系,良好的企业文化都是影响治理会计发展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而企业内部基础工作则是治理会计应用不可忽视的内部环境。因此,处理好治理会计应用于现实环境的关系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