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产权保护导向的劳动力资产计量题目研究

2016-09-08 01:09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产权保护导向的劳动力资产计量题目研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会计是产权
【摘 要】 会计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是为监视企业契约签订和执行而产生的。相对于物质资本,劳动力资本更具决定性、主动性。而传统会计体系过分地夸大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核心地位,忽视了劳动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文章针对劳动力资产会计计量存在的局限性,结合劳动力产权的特殊性,从保护劳动者产权角度出发,提出了规范劳动力资产会计计量的若干构想。
  【关键词】 劳动者产权; 产权保护; 会计计量; 价值构成
  
  一、引言
  
  企业的物质资本所有者与劳动力资本所有者都是同等的产权主体,即股东、经营者和劳动者均有权分享企业剩余。我国十六大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治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劳动合同法》、《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力资本要素的重要地位。然而,基于“资本雇用劳动”观念的传统会计忽视了劳动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并未建立起与产权经济学、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逻辑一致性,产权保护导向的会计改革应当步调一致。实现劳动者产权保护的关键是劳动力资产会计计量,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劳动力资产的会计计量题目,为劳动力资本所有者的产权保护提供依据。
  
  二、劳动力资产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现状及其评价
  
  (一)劳动力资产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现状
  1.本钱计量。主要是以取得、开发、使用劳动力资源时发生的实际支出来计量劳动力资产价值。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本钱指标是历史本钱。
  2.现值计量。在利用现值技术时,涉及到多个不同的折现基础,比如:在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中,是以劳动者未来提供服务时得到的工资总额来计算现值,而计算期是按该劳动力资源未来提供服务的期限来确定,即从计量年度开始到该劳动力资源因某种原因离开企业为止的整个时期。在未来工资报酬资本化法中,是以劳动者未来收进来计算贴现总值,并同时考虑了职工提前离职、提升等情况发生的概率。在经济价值法中,是以企业的未来盈余作为计量基础,按人力资源投资率计算出应属于人力资源的部分折成现值。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对劳动力资产会计计量现状的评价
  1.计量属性的选择过于单一化。单纯采用历史本钱作为计量属性。不可否认,历史本钱计量属性以实际交易的原始凭证为依据,能够反映对劳动力资源的原始投进,具有客观性、可靠性及可验证性的上风,会计操纵上也较为简单,不用频繁地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以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不仅将其劳动力的价值等价转移到生产对象中,而且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而以历史本钱反映的劳动力资产账面余额,只是简单地将劳动力资产价值与对劳动力资源的各种投资支出的用度总和完全等同起来,既不能代表劳动力资源的真实价值,也不能反映劳动力资产的自我增值特性。
  单纯采用现值作为计量属性。现值的计算涉及到两个基本因素: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由于受到劳动者自身因素、企业内部环境以及劳动力市场因素的制约,企业难以正确预计职工对企业的贡献;同时受经济、法律环境对未来盈利产生的影响,折现率的确定也非常困难,这就使现值的计算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基于会计学界另外的一种观点,即现值不是一项独立的计量属性,它只是获取公允价值的技术手段,提出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公允价值计量将不断对资产的现时价值进行重新调整,其动态性与劳动力资产所具有的价值波动性在本质上是相适应的,从而进步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突出题目在于公允价值的取得完全依靠于可观察到的市场价格。在劳动力市场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这就给会计计量在实际操纵上增加了很多难度。
  2.以职工工资作为计量依据会低估劳动力资产价值。职工工资反映企业对于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劳动力的补偿价值,仅以其作为计量劳动力资产价值的基础,显然低估了劳动力资本的价值,而被低估的恰恰就是劳动力资本为企业带来“经济增量”的那部分。
上一篇:治理会计控制的十条原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