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探讨
2016-09-15 01:09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探讨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广泛应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虚夸资产、虚增利润的现象发生。也有利于进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在新套计准则中的应用,并对实在际应用提出公道建议。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公道性建议
1 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资产减值预备的计提。《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判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第六条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第十五条规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以为资产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预备。”具体应计提的减值预备有;存货跌价预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预备、生物资产跌价或减值预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预备、固定资产减值预备、无形资产减值预备、商誉减值预备、交易性证券减值预备、坏账预备、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减值预备、建造合同减值预备、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预备、出租人未担保余值减值预备、未探明矿区权益减值预备等。资产减值预备制度的实施,实在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本钱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以为资产减值损失,保证了各项资产的真实性,符合谨慎性原则。
(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一固定资产》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人账的土地除外。”而旧准则对不使用、不需用和闲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有些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不佳的情况下t任意调整固定资产的种别,将在用的固定资产列为闲置,降低因计提折旧而增加的用度金额来调整利润,使得财务报表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而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保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本钱用度的连续性,更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3)收进的确认。《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收进》第二条将收进的定义如下:“收进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进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进。”因此。收进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收进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②收进的取得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两者兼而有之,终极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③因所有者投进资本产生的经济利益流进不属于收
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收人确认标准更加稳健。如商品销售交易中。要求企业正确判定是否将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卖方;企业是否既没有保存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治理的权利,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控制;收进的金额是否能够可靠地计量;与企业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进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本钱是否能够可靠计量。只有企业的销售满足了上述五个条件,才能确认收进。否则。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贷款或已发出商品,也不能确认收人,这些规定使销售商品收进的确认更加谨慎,可防止高估收进。
(4)或有事项的确认。新《或有事项》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不应当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同时对或有事项确认作了明确的规定;假如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将其作为负债:
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②该义务的履行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主要运用“预计负债”科目,公道地预计负债。此规定有效防止虚增资产,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5)关联方交易的表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一关联方表露》第二条规定:“企业财务报表中应当表露所有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相关信息。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对于已经包括在合并范围内各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予表露,但应当表露与合并范围外各关联方的关系及其交易,”具体要求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