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会计信息正当性失真的相关题目探讨(3)

2016-10-19 01:02
导读:3、科学公道地运用稳健性和重要性原则。稳健性原则实质在于要求会计职员在反映带有不确定性因素的经济业务时采取审慎的态度。对于重要性原则,应

  3、科学公道地运用稳健性和重要性原则。稳健性原则实质在于要求会计职员在反映带有不确定性因素的经济业务时采取审慎的态度。对于重要性原则,应在法规中具体规定界定重要性的量和度,并尽量考虑到各种不同何况,从而能做出比较具体而具体的规定。当然,现实经济生活是非常复杂多变的,所以对于哪些项目是否重要的规定也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而长期的过程。
  4、确定具体的会计确认标准。到目前为止,出台具体会计准则仍有一些会计处理没有具体的准则依据,使得会计信息轻易出现偏差。因此,应尽快颁布具体的会计准则,建立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使会计反映和监视有比较正确严格的判定标准,使会计信息不确定性和估计因素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从会计准则及制度角度来考虑
  1、改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首先,向社会公众公然更多已有的相关知识,特别是世界各国和国际准则委员会的成熟经验,以便社会公众结合其所在环境,理解会计准则及其相应的利益关系;其次,应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其中既有学术界又有企业界,既有政府部分又有民间组织,既有审计机关又有会计职业团体。制定出具有普遍认同的准则、制度,尽量消除对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差异过大现象。另外,应遵循科学公道的制定程序,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应扩大范围,审批条件应慎重严格。
  2、尽量克服或减少会计准则和法规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对于准则中的定义和释义给予更加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对各种可能有的理解逐一给予具体的阐述,以防使用者理解上的偏差。另外,应尽量减少对同类或相类似经济业务处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和多样性,尽可能减少会计职员人为估算、职业判定的范围。尽量减少对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和弹性区间:如对不同行业不同业务做出分类的规定;对不同行业或不同规模企业特有的业务做出分类的规定;某一个企业只能适用其中的一类情况。从而减少会计职员人估计判定的范围,使其估计判定也有章可循。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3、改进与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内容,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财务会计发展的趋势是提倡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而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核心是夸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不能过分夸大相关性忽略了信息的可靠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际中碰到的新题目,如对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表露。信息公然或表露机制应遵循重要性原则,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过往信息与未来信息,强制表露信息与自愿表露信息的有机结合,以满足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及时地了解到企业的经营状况。
  
  参考文献:
  1、刘长立.会计信息真实性探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0(4).
  2、曹欲晓.论会计真实性[J].会计研究,2004(4).
  3、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题[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柳红.试论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J].中心财经大学学报,2003(5).
  5、沧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其对策[J].财政研究,2005(5).
上一篇:试论本钱企划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