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特性的转变历程与知识经济条件下治理会计(2)
2016-10-23 01:23
导读:如前所说,在治理系统中,物本治理具有精确、清楚、规范、确定性和可量化的特点。与此相适应,人们常用抽象(逻辑)思维。对这种类型的治理进行、
如前所说,在治理系统中,物本治理具有精确、清楚、规范、确定性和可量化的特点。与此相适应,人们常用抽象(逻辑)思维。对这种类型的治理进行、研究。抽象(逻辑)思维,也称科学思维。这是由于抽象(逻辑)思维是一种链条式、环环相扣的递进式的思维方式,它借助于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回纳、演绎等逻辑方式来实现。终极可以得出清楚的条分缕析的结论,这正是物本治理所要求的。具有精确性的抽象(逻辑)思维可以用定量化的形式来表述,可以编成严密的程序,用机来模拟再现。
人(智)本治理不同于物本治理,在于人(智)本治理的核心因素是人。按照行为科学理论,人总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有自己的感情和意志。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因而在人(智)本治理中,人的因素、精神因素和文化因素总是起主导作用的。这些都具有不确定性、灵活性、模糊性的特点。与此相适应人们常用自由度较大的形象(直觉)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来对这种类型的治理进行分析、研究。形象(直觉)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不同于抽象(逻辑)思维,它们不追求条分缕析地刻画事物,而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特征和主要方面,寓理于形象,用形象来勾画事物的轮廓,作出近似的、有灵活性的结论。这样做,符合人本、特别是智本治理的特点。由此可以说,形象(直觉)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不同于抽象(逻辑)思维,在于前者的自由度大,后者的精确度大,同把后者称为科学思维相对应,应把前者称为艺术思维。艺术思维不同于科学思维的主要特点,在于它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不仅不要求尽对的精确,反而要求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以便给人以较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说,这是艺术思维的精华所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脑科学发展为我们对人的思维方式取得较深刻的熟悉提供了可贵的生基础,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说明,人的大脑在左、右两个半球的思维功能是有差别的、各有侧重的:左脑主要完成语言、逻辑、计算等的思考和行为,长于有条不紊的条理化思维,在抽象(逻辑)思维方面占上风;右脑主要完成综合、想象、虚构等的思考和行为,在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方面占上风。
计算机可以承担人的左脑的工作,通过输进相关的程序,计算机可以进行逻辑思维计算并显得十分出色,比人做得更快、更好。而创造的功能则主要依靠右脑,其直觉和顿悟是创造的重要源泉,当然,真正完成一项创造,还必须进行语言的描述和逻辑的检验,也并非单纯依靠右脑就能完成。因此,左、右脑的协同是创造力的真正基础。
三、知识经济要求治理向人文化的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智本治理,其特性从科学趋于艺术,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治理会计特性的重新熟悉。这是由于,治理会计是融治理和会计于一体的一个专门领域,其形成就是要为企业的治理者有效地改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治理信息,其特性自然是依治理的特性为转移,并随着治理特性的发展而发展。据此,我以为,知识经济条件下治理会计的新发展,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治理会计从同“物本治理”相适应的传统治理会计向同“智本治理”相适应的治理会计人文化的方向发展。
这样说,会不会同当前风起云涌的数字化浪潮相矛盾?我以为不矛盾,由于数字化浪潮,实质上是计算机化浪潮,是扩展人的左脑功能的浪潮,扩展左脑功能,的确能大大进步工作效率,但不能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创造。人文化浪潮则重在扩展人的右脑功能。和现实都证实,只有扩展人的右脑功能开启创造的闸门,才能进而取得丰富的创造性成果!
(一)治理会计人文化的组织基础与思想、文化基础
1、组织基础。从纵向的集权化、控制性的治理转变为横向的、扁平式的分权化治理,以基层作为治理权力的基点,在组织成员之间形成一种同等的伙伴式关系,确立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赋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知情权和参与权,使每个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有权依据他们直接把握的信息,审时度势,适应情况的变化自行进行决策,并在其运作中形成一种以“自主治理”为基础的“自行调节”、“自行控制”、“自行适应”的机制。这种不是靠权力而是靠信息来维系的组织结构,是治理会计人文化的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