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治理特性的转变历程与知识经济条件下治理会计(3)

2016-10-23 01:23
导读:2.思想基础。在企业内部实行“产业***”,使员工和经理职员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同样的参与权力,把人本主义、***治理的思想贯串于企业治理过程的始


2.思想基础。在企业内部实行“产业***”,使员工和经理职员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同样的参与权力,把人本主义、***治理的思想贯串于企业治理过程的始终,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的、人性化的组织(humanized organization),借以从人的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人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动力,使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宝库都能转化为企业取之不尽的创造源泉。这种尊重人的人格独立、权力同等的***化思想,是治理会计人文化的思想基础。

3、文化基础。以价值观和相应的道德风尚、行为为准则为核心的文化,是一种内在的自律性因素,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可以深进到人的内心世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人的行为,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充分发挥其“社会软件”的作用。企业作为由广大员工组成的有机联合体,在组织与成员之间形成一种风雨同船。患难与共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内聚力和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进而实现组织目标与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二者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并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布满生机与活力。这是治理会计人文化的文化基础。

(二)治理会计人文化可以为企业提供多层次的智力服务

传统治理会计一般只能为企业的治理者提供治理信息,即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治理提供信息支持。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要求治理会计为治理提供信息支持,已经远远不够了,应进一步从广度、深度上扩展,除了从信息层面提供支持外,还应从知识、聪明层面为治理提供智力支持。这意味着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治理对治理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数据、信息、知识和聪明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数据具有原始性,一项数据通过同其他数据相联系,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组合,赋予它熟悉上的意义,就成为信息。例如:料、工、费是本钱的组成部分,一件产品的料、工、费是多少,只是数据;把它们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组合,形成固定本钱、变动本钱、直接本钱、间接本钱、可控本钱、不可控本钱,就有熟悉上的意义,而转化为信息了。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信息是知识的原料和基础,信息通过精化(往粗取精)和内化于人的头脑中,形成知识。信息可以来自书本(书本是信息的载体),也可以来自经验(从经验的积累中探索并领悟规律),通过内化和系统化而成为一个人的知识。

知识和信息还有一点不同:信息是客观的,知识是主观的。如一本著作包含的信息是客观的,由于它已经物化了。但不同的人读它,可以有不同的感受,而获得不同的知识。

智力是知识的活化,是能用来分析、研究、解决实际的知识。早在400年前,英国家弗兰西·培根就说过“知识就是气力”的名言。但并不是任何知识都能表现为气力,只有已经活化的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题目的气力,没有经过活化,即食而不化的知识,只是死知识,是不会表现出什么气力的。

聪明比知识、智力更高一个层次。它侧重洞察与感悟,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治理会计人文化可以使它为企业治理提供的信息支持进步到一个新的水平。治理会计为企业治理提供信息支持,要求它对所把握的信息通过“往粗取精、往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过程,使原始信息转换成为能在治理工作中实际的系统化信息形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理会计师为使信息加工工作卓有成效,要遵循艺术思维规律,对有关信息显示的各种征兆和信号,能善于慎思明辨、触类旁通、见微知著,从整体上加深对有关信息的熟悉。例如,顾客满足程度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有多种表现形式:顾客发现本企业发送的产品质量有题目,要求派人往检验,是顾客对本企业产品不满足的一种表现;同样地,顾客原样退回本企业发送的产品,顾客对本企业信任感降低并减少新的订货,顾客对本企业丧失信心且不再进行新的订货,甚至撤消已签署的订货合同,顾客对本企业怀有恶感,使本企业在市场上的声誉受到连锁性的负面,都是顾客对本企业产品不满足的表现。以上几种情况,都表明顾客对本企业的产品不满足,但程度上却有很大的差别,不能停留于简单化的熟悉。也就是:对顾客满足程度的消长变化,要善于慎思明辨、见微知著,其题目的关键,并不是完全靠计算就能直接把握,深层次的题目要靠“悟”——“悟”出在深层次起作用的企业经营思想上的方向性题目,认真进行改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顾客满足程度造成负面影响的种种因素。
上一篇:论战略治理会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