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特性的转变历程与知识经济条件下治理会计(5)
2016-10-23 01:23
导读:由此可见,通过上述各个方面的消长变化来反映以“产出”表现的知识创新的成果,说明知识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是可以渗透、融进到企业生产经营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各个方面的消长变化来反映以“产出”表现的知识创新的成果,说明知识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是可以渗透、融进到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基本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链、行为链,同时表现为知识链、价值链。也就是在完成各项作业的行为中,新知识的融进,导致凝聚在所完成的作业上价值的增加,而产品作为各作业的总集成,各有关作业上价值的增加,也会凝集在终极产品上,表现为产品总价值相应地增加。由此可以看到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链、行为链、知识链和价值链的同一。它充分说明: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生产性企业来说,知识创新是产品增值最重要的源泉。
为使以上多样化的指标体系纳进治理会计日常运作系统,首先要超越传统会计思维定式的束缚。这里所说的“传统会计思维定式”实质上就是财务会计职员长期以来严格遵循、以为不可逾越的“货币化、精确、平衡”七字经。治理会计不超越它,就不能适应前进的潮流,走上自己独立的道路。治理会计在超越传统财务会计的思维定式后,应遵循思维的,开创出熟悉上的新的论。新的方***可回结为三个“重于”、三个“并重”。
三个“重于”是指:(1)“衡量”(measuring)重于”(countin),当代治理大师 Peter Drucker彼得·德鲁克)就指出过这样的看法。(2)认知性重于精确性,认知性重在整体的质的把握,精确性重在细节的量的描述。(3)悟性重于理性,是上述第2点的进一步概括,重整体的质的把握,属艺术思维;重细节的量的描述,属思维;艺术思维重悟性;科学思维重理性。
三个“并重”是指:(l)量化与非量化并重,即对于可以量化的因素进行量化,难于进行量化的因素不强求量化,可以采用其他形式进行反映。(2)量化的各种形式并重,可以量化的因素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量化,如权数、等级值、可信度等,并不一定要拘泥于传统的量化形式。(3)量化的各种形式中,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也就是不应把货币计量定于一尊,在治理活动中,很多因素从深层次看,是不能或不宜于进行货币计量的。如生产安全情况、顾客满足程度等是不能完全采用货币计量形式的。
从上述多样化指标体系的组成和熟悉上的新方***,可以看到,它们共同体现了治理会计的人文性,即人的因素,精神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其中的主导作用,符合“软”治理的要求。
上述多样化的指标体系可按企业内部各个组成单位的工作任务,各有侧重地纳进各个组成单位的“瞬时信息卡”、并可参照我国20世纪50年代曾广泛实施过的“班组核算”的做法,由各个组成单位以一定的基数为底数,自行逐日按人进行差量反映(反映在原有基数上新发生的增减变动情况),然后,由治理会计师定期(周或旬)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借以全面把握知识创新在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上的具体体现。
4、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新型治理会计师在聪明层面分析研究题目可将所从事的工作进步到一个新的境界。前面说过,聪明比知识、智力更高一个层次。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新型治理会计师要达到在聪明层面分析研究题目,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超群的聪明。而有超群聪明的人往往是善于从大处着眼、从深处探索的人,因而是既有广阔的视野、战略的眼光,又是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人,因而研究题目既能***远瞩、胸怀全局,又能分析进微、言之有据。以这样的素质和修养为企业的智本治理进行高层次的智力服务,就不会就事论事,停留在程序性、技术性层面,而会进步到思想、和战略的层面,以艺术家的气质,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地、创造性地熟悉、分析、研究相关题目,将所从事的工作进步到心胸恢宏的新境界!这和过往有的人所说的会计只是一种打打算算的雕虫小技,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