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政策选择
2017-08-05 01:10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浅议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政策选择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公司治理结构
【摘要】公司治理结构是产生政策选择的内在动因,也是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本文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及其对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来规范会计政策选择的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治理;外部治理;会计政策选择
一、引言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公司治理结构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在动机,无论是外部治理结构还是内部治理结构都会直接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因此,要使会计政策选择合理化,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被我国政府视为“现在企业制度”的核心,过去十年中我国在培育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大约1200家大公司通过公开上市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张春霖,2002)。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而且我国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市场,这些都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还只是刚刚起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公司制改造实践,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不管是外部治理结构还是内部治理结构,都存在不少缺陷。
(一)外部治理结构的缺陷
1.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有四个特点:一是流通股的比重非常低,绝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二是非流通股过于集中,导致“一股独大”;三是流通股过于分散,机构投资者比重过小;四是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通常是一家控股公司,而不是人。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导致了多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国家股股东权利的执行机制不健全,导致政企不分和内部人控制,使企业目标偏离股东价值最大化;其次,平行式或金字塔式的控股结构容易导致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关联交易;再次,公众股东对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直接控制;另外,公司控制权市场的运作受到严重限制;最后,股票二级市场价格信号和价格形成机制扭曲,阻碍股权市场有效竞争和合理配置资本。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2.控制权市场严重滞后。控制权市场是指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获取公司控制权,从而实施对公司的资产重组或董事会、经理层的改组变换。控制权市场通过收购和兼并的威胁来促使高管层勤勉工作。在成熟的市场国家,控制权的争夺在股票市场上很常见,而我国控制权市场的发展滞后,非流通股的协议转让是公司控制权转移的主要途径,从而加剧了公司并购过程中收购者与公众股东之间的利益差异,收购者往往借助并购进行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
3.经理人市场发展受限。经理人市场所具有的声誉机制能够促使公司经理注重为公司创造价值。我国的经理人市场比较落后,原因是经理的选择权不是掌握在企业组织手里而是通过行政任命,因而企业所设计的各项激励规则也是在经理人无条件地服从行政组织的人事安排前提下发生作用的,行政组织任命和更换国企经理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按照合约期限实施的股权、期权等长期激励收效甚微。行政组织作为强激励主体,必然会弱化企业组织对经理的激励性,这就是我国的国企经理在长期关系中出现短期行为的原因所在。
4.债权人治理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的破产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行政过程,银行作为债权人在债务人无力清偿时所享有的有效权利很微弱。地方政府往往在企业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这使信贷决策更多地取决于政府支持而不是企业本身的优劣,从而弱化了银行评估和监督公司行为的动力。
5.信息披露重形式轻质量。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形式远远领先于其实质。以条文为基础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的制订和颁布速度,远远超过信息披露的实践。相当一部分公司只是在形式上而非在实质上符合有关的信息披露标准,甚至有时在形式上也达不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