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行政单位经费支出核算 增强成本效益意(4)
2017-08-06 02:41
导读:行政单位的支出有些是可以称为成本,并按成本核算核算,公车支出是最具典型的项目。为使公车成本核算准确、,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尽管我国
行政单位的支出有些是可以称为成本,并按成本核算核算,公车支出是最具典型的项目。为使公车成本核算准确、,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尽管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但笔者认为,在公车成本核算上应该作出这样的变革。
四、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及报表的改进建议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及报表分析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本文只是在前述重新构建的经费支出账户体系的基础上对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及报表分析的变革作出分析。毕竟经费支出核算的总账科目由一个增加到了十个,而且各明细项目的规定也有很大变化。会计报表要适应上述变革,充分反映经费支出核算的会计信息,才能完善经费支出的会计核算体系。
1、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改进
首先,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三大报表都需作出补充和改进。资产负债表左侧资产部类中的支出类,原只有经费支出、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三个总账科目。如按本文设置的经费支出账户体系编制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经费支出被拆分为十个总账科目,故支出类中会至少存在十二个总账科目。收入支出总表是专门反映行政单位年度收支总规模的报表,其表体分为收入、支出和结余三部分,因此该表理所当然地要作出新的调整,使支出的信息更具体、更详实,更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经费支出明细表变革最大,由于本文重新构筑了经费支出账户体系,总账及明细账与现行体系大不相同,因此,经费支出明细表会产生改头换面的变化。如何设计出新的经费支出明细表,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展开论述,留待以后探讨。
其次,鉴于经费支出业务的核心地位,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的基础上增设一些新的会计报表,对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作详尽披露。比如,对一些重点支出项目单独编制会计报表,像公车支出报表、人员经费支出明细表、会议费支出明细表等。另外,为了反映预算外资金支出的去向,还可增加预算外资金支出明细表。通过这些报表的编制,可为财政部门了解支出内容、监控支出的用途和规模等提供具体信息;也为行政单位考核经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提高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水平提供了可靠资料。
大学排名
2、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分析指标的补充与改进
目前,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及其指标过于简单。报表分析指标只有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水平、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人车比例五个指标。这些指标不能全面具体地说明预算执行的好坏,不能深刻反映资金管理上存在的。对认识经费支出核算与控制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探寻问题的根源,作用不大。为适应行政单位经费支出管理需要,笔者认为应增设如下分析指标:
(1)人均人员经费支出及其增长率。人均人员经费支出=人员经费支出总额/年平均人数;人均人员经费支出增长率=报告期人均人员经费支出/基期人均人员经费支出-100%。前者反映了人员经费的消耗水平,判断人员经费支出规模是否合理;后者反映了人均人员经费支出提高的幅度,为人员经费支出的是否正常、合理,提供分析资料。
(2)预算外资金支出与预算外资金收入的比率。预算外资金支出与预算外资金收入的比率=预算外资金支出/预算外资金收入(含其他收入)。根据量入为出的原则,上式的分子要小于分母。该比率越低,预算外资金收支对行政单位结余的贡献越大。预算外资金支出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该比率长期大于1或100%,该单位难免存在违规用资问题。
(3)会议费支出比重、差旅费与考察费支出比重、招待费支出比重、公车支出比重、通讯费支出比重及其上述支出比重的增长速度。这群比重指标是分别将各项支出同经费支出总额相比,分析经费支出总额的结构状况。这几项支出最容易产生公款消费,是需要重点监控的支出项目。通过这些比重指标及其增长速度指标,考察经费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分析支出膨胀的原因,为提高经费支出管理水平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