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会计法 认真履行单位负责人职责(5)
2017-08-07 06:40
导读:三、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有助于提高单位负责人自身素质,造就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 企业负责人是企业的决策者和最高
三、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有助于提高单位负责人自身素质,造就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
企业负责人是企业的决策者和最高管理者,要地实现决策和管理,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还必须懂经营、善管理,当然也包括有能力为会计工作负责,管好会计工作,这是由企业负责人的地位、职责所决定的。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单位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企业将面对来自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严峻挑战,而企业间这种竞争的胜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企业家之间的竞争,这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的资本运营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活动,企业资金活动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决策和管理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作为企业负责人如果仅满足于能看懂"三张表",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会计知识是作为现代企业负责人必须具备的知识。现今国际国内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通晓财务管理的专家,这已由实践所证明。
(二)单位负责人履行会计责任,首先要学好新《会计法》,掌握会计基础知识
新《会计法》是会计行为的最高法律规则,贯彻新《会计法》是坚持依法经营的需要。近一个时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各级领导要学习会计知识。企业负责人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管好会计、用好会计,首先就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自觉学习、学通新《会计法》,领会新《会计法》的精神和各项规定的内涵,要掌握会计基础知识;明确自己有哪些法定职责以及每项职责的具体含义;知道应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履行好这些法定职责;明确哪些经济行为、会计行为是违法的;知道如何防范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依法开展企业会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三)单位负责人要自觉接受政府、和企业内部的监督
企业负责人自己的工作和企业的财务报表不仅要经得起上级政府的审查,经得起审计、评估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审查,还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检验,特别要经得起离任审计的检验。
(四)单位负责人履行会计责任,必须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一,企业负责人要按照新《会计法》的规定,结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从组织上、人力上保证会计工作顺利开展。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企业负责人对会计的领导是通过总会计师来实现的。新《会计法》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和任免程序、职责权限由国务院规定。"在关于对财务会计报告承担的责任方面,新《会计法》规定"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总会计师在企业的地位。这说明作为企业会计责任主体的企业负责人,需要通过总会计师协助其领导会计工作,并通过对总会计师和会计机构负责人的提名和任免,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企业负责人要善于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通过总会计师实施对会计工作的具体管理,提高会计队伍人员的素质和会计工作的质量。
第二,企业负责人要关心支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工作,善于倾听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意见,帮助会计人员解决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在会计人员实行会计监督中遇到违法行为又难以制止时,企业负责人要为会计人员撑腰,支持他们贯彻执行新《会计法》和统一会计制度。新《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这说明会计工作是依法进行的,会计人员的权力是新《会计法》赋予的。企业作为各种经济关系的载体,其内部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这使会计处于"花钱"与"管钱"、"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中,处于"浪费"与"节约"的焦点上。会计管理自身的原则性,使他们有被误解和中伤的可能。这就需要企业负责人支持会计工作,赋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与其岗位职责相对等的权力,并给以利益激励,为其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把对会计违法行为的防范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