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制定中之利益关系人及其动机
2017-08-08 04:50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会计准则制定中之利益关系人及其动机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我国从《准则》的实施
我国从《准则》的实施到“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会计改革史上的重大革命。虽然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再有象今天这样的革命性改革,但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却并没有因此而宣告结束。1993年7月1日开始试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将会根据新的形势而予以修正,而具体会计准则则将根据新的交易和事项的出现而不断的拟定、修改和完善。可以预见,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将会长期的持续下去。如何长期有效地保证会计准则的质量,是我国今后会计改革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会计准则制定的与,建立一个理性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将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务。本文试图从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利益关系人及其动机这一侧面,来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编制者、审计人员和政府机构对待会计准则的立场,以期能够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研讨。
财务报表的编制者
在两权分离的责任框架下,财务报表编制者一般是指呈报主体管理当局,而不仅仅是主体会计人员。我们分析财务报表编制者在准则制定中的立场,也就是分析企业管理当局的立场。
企业管理当局能否获取投资人的资源,有赖于投资人对他们的信赖程度。而信赖产生的基础便是信息。投资人根据所得到的有关企业管理当局方方面面的信息,其中包括财务的和非财务的信息,来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能力和道德品质。只有在充分掌握了有关企业管理当局信息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对他们的信任,而又只有在完全信任的基础上,他们才会授权管理当局从事其资源的管理和经营。在现实经济生产中,投资人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与受托责任关系要么是通过契约的方式来建立的,要么是以的形式来确立。但是,不管确立这种责任关系的方式如何,投资人为了确保其资源得到恰当的保护和合理的运用,通常都会要求企业管理当局定期报告这些资源的安全状况和使用效率。因此,作为综合表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财务信息,也就构成这些契约或法律要求资源受托人报告的主要。有没有会计准则,并不这种责任关系的建立当然,有没有约束管理当局提供这些信息的会计准则,会影响到所提供信息的质量。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表面上看,企业管理当局在财务呈报过程中似乎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地位,但从更深层次上分析可以发现,财务呈报的控制权仍然在管理当局手中。在两权普遍分离的企业制度下,由于众多投资人远离企业经营主体,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所以,他们是否可以收到真实与可靠的财务信息,其主动权仍然由管理当局来决定。另外,由于企业股权分散,任何单个的投资人都难以拥有在财务信息揭示上的绝对要求权,所以,个别投资者的要求难以影响到财务报表编制者应提供信息的类型和质量上。这就为企业管理当局操纵财务呈报提供了外部条件。强制性会计准则正是在财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普遍分离的情况下应抑制管理当局任意操纵财务呈报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价值取向便必然会影响到财务报表编制者的利益。
财务报表编制者的利益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以较低的成本从资本市场上获取其所需的资源。在一般意义上,一个资本有效市场,同时也是一个信息有效市场,企业要从资本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源,它就必须要学会利用财务信息揭示来树立其健康的财务形象。一般情况下,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越好的企业,通常也会被认为是财务状况越健康的企业。但是,由于企业生产客观上存在着周期性和季节性,其业绩也就不可能保持一贯的增长势头。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的高回报便意味着高风险,投资者从分散风险的角度考虑,也不会将其资源全数投入高回报的企业,因此,管理当局的最佳选择通常便是希望借助于对财务呈报的操纵来维持“稳中有升”的财务形象。当企业业绩太好的时候,他们希望多提各种准备,而当企业业绩欠佳时,通过动用这些准备来平滑企业收益。这样,他们所希望的会计准则,也就是那种能给他们留有足够的余地来进行这种信息揭示操纵、具有足够灵活性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