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特点与我国政府会计基(3)
2017-09-02 02:49
导读:(二)采用权责发生制,是建立有效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需要。 政府财务状况是国家制定重大经济决策、实行宏观调控和考查政府绩效所必需的重要信
(二)采用权责发生制,是建立有效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需要。 政府财务状况是国家制定重大经济决策、实行宏观调控和考查政府绩效所必需的重要信息。在国际上,OECD国家已经普遍实行了比较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每年要向议会提供政府财务报告,得到议会批准后的财务报告信息可供公众使用。政府财务报告和政府预算不同,政府预算反映当年预算收支的现金流量情况,政府财务报告不仅反映预算收支,还要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不仅反映当年预算政策的执行结果,还反映了以往决策累计的财务效应,是政府决策和公众了解政府绩效的重要信息来源。特别是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能够使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政府资产和负债的反映更为真实和确切。 目前我国没有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一些与预算收支没有直接关系的重要财务信息被忽视和遗漏。这一缺陷对政府来说,缺少政府财务状况的全面信息会使财政和经济政策的选择和预算编制缺乏充分的依据。对外部来说,预算会计信息过于简单,造成政府财务状况透明度不高,不利于立法机关和公众对政府资金分配与运行的监督和管理。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政府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已经被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会计基础问题是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到财务报告的功能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例如,从政府财务报告中的核心报表-资产负债表来看,它是对政府资产和负债进行持续衡量的工具,只有采用一定程度的权责发生制,将长期负债和长期资产包括在内,才能够全面地反映的政府财务状况、运行能力和财务绩效。如果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中仍采用完全的收付实现制,很多财政管理的目的无法达到,政府财务报告的功能也会十分有限。如防范财政风险、政府部门绩效衡量等方面的管理要求都不能得到满足。
(三)采用权责发生制能全面地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有利于揭示和防范财政风险。 收付实现制只有在用现金实际清偿负债时,才会确认支出,而不能提前揭示未来的承诺、担保和其它因素形成的隐性负债,政府潜伏的财政危机也会被掩盖。而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按一定的标准确认和反映政府的承诺和负债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财务信息失真的状况,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和财政的真实状况,披露财政潜在的支出压力,因而对政府累计形成的负债能够合理地制定偿还计划,对未来的各种或有风险也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预算必须保持收支平衡,地方政府也没有发债权。但实际上,许多地方政府存在巨额的隐性负债。例如一些基层地方政府长期拖欠建筑材料和施工款项,拖欠职工工资和应付医药费等。而在收付实现制情况下,这些问题不能够在政府预算和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对未来的政府运行和地方造成巨大隐患。如果采用权责发生制,就有可能正确提供政府负债信息,提醒各方面关注财政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后患。
三、我国政府权责发生制的若干问题 我国正在酝酿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建立过程中,会计基础的转换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认为,我国政府会计基础的转换应考虑以下若干问题:
(一)政府会计基础的转换要满足财政管理的要求,和财政管理改革相协调。 会计基础本身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它是构成政府会计制度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政府会计制度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并不是单纯的会计问题,而是财政管理体系、乃至整个公共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政府会计和财务信息应当和财政管理的要求相一致。如果政府会计和财务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财政管理的要求,那么财政管理的功能就会缺失;相反,如果政府会计和财务信息的提供超出了财政管理的需要,也会造成信息过度的负担,加大政府运行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此处的财政管理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不仅限于财政部门的管理,还包括立法机构、政府其他部门对财政的监督和管理;不仅包括预算执行、资金使用的管理,也包括公共资源分配的决策在内)。 政府会计基础的转换,必须考虑预算编制、预算运行中的日常管理和审计监督的需要。同时,我国和欧美国家不同,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及相关的财政、体制都仍处在深化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因此政府会计基础的选择和转换,要考虑我国公共管理和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政府会计基础的转换,不仅要与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支出绩效评价等现有的各项改革相协调,而且要充分考虑未来推行的政府现金管理改革、多年度滚动预算、政府绩效考评等改革对政府会计技术手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