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 推动协调 为我所用(2)
2017-09-06 02:51
导读:会上,委员们对用语变化表示了关注。有代表认为,国际会计准则这样的称呼已经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建议慎重考虑。对于将Interpretations
会上,委员们对用语变化表示了关注。有代表认为,国际会计准则这样的称呼已经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建议慎重考虑。对于将Interpretations改称为Abstracts,反应尤其强烈。普遍认为,这个词的含义与其应当表达的差距较大,在翻译为其他语言时,非常困难。所以,大家建议改用Pronouncements(公告)一词,或者仍然采用现在的Interpretations一词。
第三,关于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国际会计准则原适用于工商。理事会在前言的修订稿中建议,将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扩大到非盈利活动,包括私营部门、公共部门以及政府部门所从事的所有非盈利活动。对于这一建议,大部分咨询委员都表示了赞同意见,但也有委员提出,非盈利活动固然与盈利活动有着许多类似的信息需求,但非盈利活动的性质、人们关注的重点、信息的成本与效益的衡量标准等方面还是有一定差异,所以不应当扩大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第四,关于备选。现行的国际会计准则采取了基准方法和备选方法的体制。即,对于某些会计问题,提出一套基准方法,同时允许采用备选方法。这次修订前言,理事会提出,有必要重新考虑提供备选方法的必要性。在这个问题上,咨询委员们存在不同意见。
我在发言中指出,从我国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看,国际会计准则提供备选方法有助于各国制定本国会计准则时有更多的选择,以适应各国国情的需要。提供备选方法尽管有其缺陷,但在国际会计协调的当前条件下,这样做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按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本国准则,提供了一定便利,应当保留这一做法。为弥补不可比问题,可以考虑要求采用备选方法的国家和企业作出补充披露。我们的这一建议,受到许多代表的拥护。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第五,关于字体。国际会计准则的编排体例经历过两次变化。最初是将会计准则正文与解释性内容分别成文。国际会计准则可比性项目中,改变了这一体例,将正文与解释性内容合而为一。但为了加以区别,正文用黑体字,解释用灰体字。这给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带来了一定的混乱。为此,理事会建议取消字体上的区别。讨论中,绝大多数委员都赞成理事会的建议,但也有委员认为,保留黑体和灰体两种字体的好处是,可以鼓励理事会对会计原则作更清楚的阐述。
第六,关于国际会计准则立项。会上,理事会提出了包括27个备选项目的
工作计划建议。其中涉及国别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过渡、工具、银行业、保险、企业合并以及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等。并将上述项目分为第一优先、次优先和项目三类。
对于国别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过渡,绝大多数委员都表示了赞同意见。因为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而欧共体也已经决定从2005年开始全面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原准则转换为国际会计准则时,要不要追溯调整、如何进行追溯调整,需要妥善处理。对此,有委员指出,原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过渡时,固然要考虑会计信息的一贯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过多地强调采用追溯调整法。
对于保险会计准则,大家普遍认为,这个项目十分迫切。当然,这个准则比较复杂,需要时间,所以,虽然迫切,但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自国际精算师协会的代表说,保险会计方面,各国的差异相当大,有些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比如,资产是短期的,而负债却是长期的,对此,如何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合理的解释,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有委员认为,股权酬劳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如费用的确认、计量日等,没有有说服力的解决办法。证券师协会代表说,这个项目之重要,不亚于收入准则。北欧代表以及德国代表说,在这个问题上,大家都等着理事会拿主意。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有委员指出,对于会计准则来说,制定和执行同样重要。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得再好,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执行,或者无法执行、没有条件执行,那也是白搭。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换国家以及中小企业来说,尤其重要。所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应当关注以上国家和企业的需要,就相关问题制定国际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