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真实认识:矫正人性偏差还是改进技术规
2017-09-06 02:08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会计的真实认识:矫正人性偏差还是改进技术规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什么是真实?与客观一
什么是真实?与客观一致。在中,真实就是会计反映了它意在反映的对象。真实性,在会计中成了地位很高的原则。但如果真实性满足于其的意义和境界,会计就无法生产出令信息使用者满意的东西。(一想到原则的这种模糊性,我现在就可以宣告会计准则原则导向的未来失败。)会计还必须约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相信会计反映与其意在反映的对象一致。会计通过创造具体的规则来完成这种约定。至于为什么要约定这样的具体规则,而不约定那样的具体规则,就只能寻求经验、个人信仰、共同信仰等诸如此类的解释了。宗教信仰者相信这些规则源于上帝之类的“神”的启示,而上帝是至高无上的,不允许继续质疑。则坚持这些规则是事实或经验检验了的,而事实或经验要么本身在等待人类认识,要么不过是人类的另一次心理体验。科学除了比宗教“心胸宽广”之外,没有更多吸引信徒的迷人之处。总之,如何真实达到认识的对象,还没有一致意见。甚至科学论也还处在争执和相互批评的进程中。为了发现客观对象的秘密,无
数学者被思虑的苦“折磨”得形瘦身单,当然另一些者获得了“奖章”之类的荣耀。而客观对象却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挑逗着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需要规则、方法来正视它们的存在。譬如,会计就不能等待会计的真理之梦实现,它现在就必须对着资本发表常规或非常规的“数据化”演讲。科学方法论告诉我们,如果还没有出现能够预言更多经验事实的理论,那么我们应该相信现在的研究纲领(范式)是科学的。在本文的后续中,总体上是以现在的会计理论研究纲领为参照。也就是说除非我们对现行会计理论的技术规则提出了质疑,否则我们相信这些规则是经历了检验,并可以使会计认识接近会计对象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考察会计的真实性,我们就会发现,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有跌进“会计造假”这样一个陷阱的危险——这个陷阱实质是会计主体(本文的会计主体在会计人员的意义上使用,在会计假设层面我们使用“会计个体”这样的用语。)用人性偏差建造的。在会计理论中,过多地人性担忧,使它放弃了那些能够发现真理的思想、观念和技术规则。不过,会计理论总体上还是在研究过去,思考现在,并准备“讨好”未来,致力于挖掘一条接近会计对象的“时空隧道”。而会计实务却完全陷入了杜绝“盈余管理”之类的陷阱中不能自拔,甚至忘记了会计对象和会计目标的存在,堕落到“数字排列组合”的层次。会计的最终真理尚未发现,暂时的研究纲领又存在争执,会计实务就以为“有空子可钻”,用“某种意志”宣告:今天这是真理,明天那是真理。这种宣告继续下去,将可能承担不幸“与谬误为伍”的后果。
新近的例证是会计造假引发的对会计准则的反思。全世界都找到了的症结:诚信。其实,就是人性出了问题。但我们呼喊诚信,仅仅旨在提醒人类检点自己的品行。而人类对自己从来是宽松的,并不准备对自己的品性采取规范措施。现在,全世界的会计针对“造假”所做的工作并不意在矫正人性偏差,而是改进认识的技术规则和工具。在美国,“规则”承担了会计信息生成者道德偏差上的错误,并准备把类似道德偏差上的未来错误推卸到“原则”的身上。不过,这条道路还没有迷失到荒谬的程度,毕竟“原则”和“规则”的讨论,还涉及“谁更有助于接近真实反映会计对象”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祖国,这个问题就没有那么幸运地得到尊重了。会计实务依赖的准则等相关规范,面临的是另一项任务:如何有效地抑制造假。“有效地抑制造假”,并不等同于可以发现会计对象的真相。而常常的结果是:抑制造假的新规则,有可能不过是制造了一个新的“虚假”。只不过这些新的“虚假”是国家的意志,而被抑制的“造假”是某个人或某公司的意志。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的修正遵循的正是这样的思路,制造的正是这类新的“虚假”。在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那里,一个毫无依据的比例分割把这种思路和结果延伸至了极至。只有强权和宗教意志才可以如此蔑视真理,因为只有它们才可以宣称“我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在盛行。当我们一想到规则的选择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条规则是否能够抑制盈余管理。似乎会计准则除了这种抑制的作用,别无贡献。真理,被遗忘了!而我们的“会计准则”却自以为它为人民谋了利,准备象消防队员那样,哪里有火,哪里就有相应地“会计准则灭火器”。可惜,这不是为真理而献身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