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会计核算不对称现象的思考(3)

2017-09-14 04:34
导读:(二)将会计核算的对称性作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之一纳入会计概念框架内,丰富会计准则的和体系,以尽可能减少或消除会计核算的不对称

(二)将会计核算的对称性作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之一纳入会计概念框架内,丰富会计准则的和体系,以尽可能减少或消除会计核算的不对称现象。在不影响稳健性原则运用的前提下,应当坚持对称性会计处理,比如,为避免非货币性交易中双方记账金额不对等的情况,可以考虑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反映为企业的损失或资本公积。
(三)会计核算与宏观经济核算应当相互协调。虽然企业会计核算与国家宏观经济核算的目的不同,但宏观决策所需信息的大部分来源于会计信息,因此,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时,不同会计主体对同一交易或事项的初始确认和计量应当保持对称性,以使会计信息既能满足微观主体决策需要,又能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
上一篇:农业在产品会计处理的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