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剖析会计委派制
2017-09-14 04:50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全面剖析会计委派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委派制度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一些地方针对会计监督严
委派制度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一些地方针对会计监督严重弱化,会计信息失真等,采取的一项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会计委派制是指由会计委派主体对用人单位的会计人员统一委派与管理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受委派会计人员不仅在业务上而且在行政等方面都由委派部门统一管理,各用人单位不再对会计人员行使包括行政在内的管理权。
一、会计委派制的提出及必要性
随着市场的,会计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了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顽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实行会计委派制,就是通过对会计的逐级委派,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为所有者提供客观、公正的会计信息。
(一)实行会计集中委派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很多国家的企业就实行了会计委派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得到不断地完善,现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种模式。国内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大量进入,我国企业在与外资企业合资时,外资企业特别强调财务总监委派的事情,而且将其作为是否联营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国已经加入了WTO,企业的对外经济合作会进一部扩大,经济合作的形式也越来越多,财务的监督和管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在合资企业中,作为控股企业是否自己委派财务会计人员,实质上体现了它是否真正掌握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主动权。过去有的企业与外资企业联营时,中方虽对财务有监督管理权,但没有严格委派会计人员,财务会计人员都是外方人员担任,因此那种监督管理实质上是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以致财务管理失控、资金流失,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
(二)实行会计集中委派是用机制、制度来理财的需要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一个单位的财务工作是否能做好,一般都认为取决于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其实不然,其根本所在还是靠机制和制度来进行监控、约束。当前国内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资金分配不公开,不透明;程序不规范;设立“小金库”,大量占有资金,了整体效益;财务报表随意性大,不真实的成份较多;等等。从客观上来讲,财务会计人员是企业的员工,经济利益都依附于企业,当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维护所在单位的利益、把所在单位的利益放在前面,也是人之常情。但在主观上,财务人员不能这么做,因此经常处于这种“难做人”的尴尬境地。实行会计集中委派就是从机制上来解决问题,把财务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和经济关系分离开,为财务会计人员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构建一个真正能实施监督和控制的管理平台。同时财务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速度也会大大加快,能有效地克服会计做假账的弊端,使财务管理监督更加规范化、化。
(三)实行会计集中委派是加强财务监督、防止腐败的需要
从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腐败案件来看,不论是大案件还是小案件,其客观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单位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督控制手段不到位,以致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实行会计集中委派,监督控制的对象、、手段都没有变,只是在机制上进行微调,把监督、控制的关口前移,而监督、控制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
会计委派制通过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整顿和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加强会计监督,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护财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它的好处很多,主要有:
(一)会计委派制是财产所有者快捷、低成本获取会计信息的最佳途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随着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财产所有者如何快捷、低成本地获取经营管理者活动的有关信息,约束、监督其行为,成为财产所有者面临的难题。会计委派制实施后,委派会计负责所在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掌握经经济业务运行的第一手资料,充分了解经营管理者的行为信息;同时,委派会计的人事和经济利益独立于经营管理者的控制之外,可以毫无顾虑、客观公正地提供经营管理者行为的真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