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
2017-09-15 01:11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解读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一直是我国会计界讨论的一个热点
摘 要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一直是我国会计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引入公允价值的背景、意义以及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并揭示我国在推行“公允价值”的历程。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引入;应用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我国迈向会计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新会计准则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2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的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的财务报告,却向外界传递了相反的信息,从而导致美国会计界和金融界对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及披露问题的激烈争论。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时任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在参议院银行、住宅及都市事务委员会作证时指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并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我国公允价值的引入经历了三个阶段:提倡阶段、回避阶段和重新引入阶段。
一、引入公允价值目的
1.公允价值的涵义及本质
IASB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另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FASB的定义为:“在有序的市场中,交易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实质上体现了在公平的交易市场上所达成的市场均衡价格,它更能反映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性价值的评价。
2.引入公允价值的目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不断从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向公允价值会计转变。我国引入公允价值的目的实质上是为了使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接轨,消除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中理解会计信息的隔阂,提升我国企业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发展。
二、引入公允价值的意义
1.公允价值有利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公允价值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等要素的现时价值。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从而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及其财务风险。根据这些信息,企业管理层,政府部门,企业的投资者才能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公允价值有利于资本保全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相同的金额在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将不能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尤其是在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情况下,各要素的价值表现能够不断地反映现实中变化了的资产价值,从而有效地维护实物生产能力,更好的保全资本。
3.公允价值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的需要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如票据发行便利、期货、期权等等。在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很多金融工具只产生合约的权利或义务,而事实上的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但在会计上也要求对其进行确认、计量。由于其没有历史成本,传统会计计量模式对此无能为力,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按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义务进行计量、反映,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透明信息,及时反映金融工具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和风险信息。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
在新会计准则中涉及到公允价值应用的有19项,具体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交易、资产减值、企业年金支付、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收入、政府补助、企业合并、租赁、金融工具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石油天然气开采、金融工具列报等,如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