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现代会计的多重计量属性(3)
2017-09-17 01:23
导读:(二)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博弈。在决策有用观理念的引导下,FASB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已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并列为会计信息的两大主要质
(二)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博弈。在决策有用观理念的引导下,FASB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已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并列为会计信息的两大主要质量特征;兼具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信息对于报表使用者而言最为有用。但现实情况又往往陷这两个原则于两难境地之中,可谓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以“着眼于用户”为出发点的“改进企业报告”最终能否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人们能否正确处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
多年来,在相关性与可靠性相博弈的过程中,相关性显然占据了上风:1991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理事会通过的综合报告《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更为强调信息的相关性。显然,传统会计“是在以历史成本属性为主的前提下建立的,因而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相关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尤其在信息技术必将受到排挤”。于是,我们不难推导出如下结论:未来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必然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现行市价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
三、多种计量属性的操作原则
既然多种计量属性在现行及未来财务确认与计量中的运用已构成会计之必然趋势,那么,在遇到具体业务时,应何去何从,如何选择会计计量属性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提高多种计量属性在会计实务中的可操作性,笔者提出以下操作原则,以期抛砖引玉,推动我国会计与实务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一)多种计量属性运用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同质性。即会计计量结果应与会计对象、会计报表项目以及会计主体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保持一致。
2、可验证性。即不同会计人员对同一会计事项进行计量时应得到相同的结果,相互之间可以验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一贯性。即会计计量前后期应尽量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果变更,则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变更的原因以及变更导致的累计金额。
(二)多种计量属性运用时应借鉴的辅助性原则
l、充分相关性。会计计量结果尽量满足“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的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和公众”等一系列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相对可靠性。会计计量结果应“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所依据”。
3、合法性。会计计量过程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等规定,防止违规操作。
当然,上述标准不过是原则性探讨,遇到具体业务时还需要会计人员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并发展会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