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新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变化(3)
2017-09-25 03:42
导读:四、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变化的几点思考 (一)对子公司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 2003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改进后的《国际会
四、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变化的几点思考 (一)对子公司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 2003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改进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中取消了在单独财务报表中允许采用权益法,而改为对子公司投资采用成本法,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再按权益法调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为此进行了重新规范。对子公司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能着重反映投资企业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这是真实的现金流入,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较为关心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的单独财务报表能够提供母公司自身的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同时,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再按权益法进行调整,不仅可以全面反映母公司控制实质的投资收益的变化,而且,也便于母子公司相关项目之间的抵销会计处理。通过这样的会计处理,可以增加财务报表的综合信息含量,更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进行分析利用。 (二)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规定了特殊处理方法,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由于我国现实中出现的大量企业合并案例实际上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一个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合并或相同所有者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没有盲目效仿国际会计准则,而是从经济实质出发,认识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是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资源的重新组合,对合并企业的控制权关系在合并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新准则中要求按被合并企业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入账,不要求对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加以重估,不必对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建立新的计价基础,也没有重新确认被合并企业原来尚未确认的资产与负债,合并中所发生的与合并有关的直接相关费用均计入当期费用,而不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这与国际会计准则原来采用的权益结合法不相同,国际会计准则的企业合并概念中不包括“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所规定的核算方法,是我国国情下特有的。 (三)依国际惯例而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公允价值计量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已广泛采用。现行的38项国际会计准则中就有25项直接或间接要求按公允价值计量。我国新会计准则已经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进行了应用,且严格规范了应用条件。在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对除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之外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权益法下投资收益的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减值额的计算等方面应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比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是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