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整体语言教学和字母拼音教学(1)(2)
2014-01-23 01:23
导读:语音意识对学生的读写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同时语音意识的高低是预测儿童将来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Blachman,1984;BradelyBryant,1983)。一定的语音意识水平对
语音意识对学生的读写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同时语音意识的高低是预测儿童将来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Blachman,1984; Bradely & Bryant,1983)。一定的语音意识水平对儿童发现形音一致性来说是必要的,加强对学生语音意识的培养旨在让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英语单词音与形之间的紧密关系,使学生由音知形,由形知音,音形转换自如,使学习者辨认不熟悉的单词以提高单词识别的速度和自觉性。单词是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根据Liberman等人(1989)的观点,熟练的音形转换可以在短时记忆中为加工文章而保持住成系列的单词,并为加工文章提供更多的可用空间资源。Perfetti(1985)的实验证明,当字母、音素间的对应能迅速实现时,文章阅读的速度、准确性和效率都能提高。反之,学习者不能灵活运用音形对应规则,就可能在阅读书面材料时一遇到不熟悉的单词就停滞,影响阅读效率。语音意识的高低和字母知识的掌握同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单词拼写及深入的书面表达。
为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语音意识和字母知识一体化的训练。一些国外的
心理学家认为中国学生是最适合学习英语读写的(刘莹,2004)。这是因为中国学生在小学识字阶段接触两套文字系统:汉字和汉语拼音。中国汉字的书写虽然与英语单词的形式完全不同,但是复杂笔画的汉字认读,培养了学生过硬的图形分析和记忆本领,汉语拼音的教学又增强了学生分析语音的能力。甚至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规律进行英语教学更有利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
另外,一些教学实验也证明了对中国学生进行拼音教学的可行性。例如,俞红珍、刘淑安和厉园光(2002)采取用“直接拼音入门”的方法进行了“初中学生主体性实验和行动研究”,结果证明“直接拼音入门”的路子直接、省时、高效,培养了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学生终身受用,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单纯地进行语音意识训练,也可以通过字母拼音教学提高学生的语音意识,还可以将语音意识和字母拼音教学结合起来进行训练,即语音意识和字母知识一体化训练。Schneider, Roth和Ennemoser(2000)的实验证明,在这三种训练方式中,将语音意识和字母拼音教学结合起来的方式最能有效地提高语音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这是因为通过字母拼音教学和语音意识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直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字母知识的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音意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单词的形和音的联系,这种联系帮助学生由单词的形知道单词的发音,或者由单词的发音知道单词的拼写。前者是朗读单词的过程(即见形知音),后者是拼写单词的过程(即听音知形)。语音意识和字母知识一体化训练,利于学生掌握英语文字中的音形对应关系和音形转换规则,促进学生读写单词的能力,提高学生读写成绩(Foorman,1991)。语音意识和字母知识一体化的训练可以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或者相互交替的方式;长期训练比短期训练更有效。
(三)制定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计划
制定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计划,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语音修养,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语音教学方法,是加强中小学阶段的语音教学,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关键。因此,需要对这部分英语教师进行语音培训(罗立胜、张菜湘,2002)。首先,应重申语音培训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的地位。其次,要规范语音,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一线(地县)教师掌握正确的发音要领。再次,要加强教师语音意识的培养和培训。最后,要将语音培训纳入到整个培训计划中。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四)开发语音教材和视听教材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及媒体开发较好的英语语音视听教材,并且将英语单词音形规则和语音意识的训练融入其中。这种教材既利于教学英语发音,也便于学生掌握音形规则。
四、结语
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它不同于第二语言的教学,更不等同于母语习得(肖礼全,2004),各地教学资源、学生情况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一定要立足于具体教学实际,分析具体情况,吸收各个教学流派之长,构建适合于具体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加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也要注重语言形式的训练,保持语言教学的知识性和系统性。采取多元教学方法,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Blachman, B.A. 1984. Relationship of Rapid Naming Ability and Language Analysis Skills to Kindergarten and First-Grade Reading Achievement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4): 610-622.
Bradley, L., & Bryant, B. 1983. Categorizing Sounds and Learning to Read: A Causal Connection [J]. Nature, 301: 419-42.
Chard, D.J. & Dickson, S.V. 1999.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structional and Assessment Guidelines [J].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34(5): 261-270.
Foorman, B.R. 1991. How Letter-Sound Instruction Mediates Progress in First-Grade Reading and Spelling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3(4): 456-469.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Levine, A. 1994. The Great Debate Revisited. http://www.theatamtic.com/politics/education/levine.htm.
Liberman, I.Y., Shankweiler, D., & Liberman, A.M. 1989. The Alphabetic Principle and Learning to Read[A]. In D. Shankweiter & I. Y. Liberman (Eds.). Phonology and Reading Disability: Solving the Reading Puzzle [C]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33.
Perfetti, C, 1985. Reading Ability[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s, J. C., Platt, J. & Platt, H. 2000.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Schneider, W., Roth, & Ennemoser,2000. Training Phonological Skills and Letter Knowledge in Children at Risk for Dyslexia: A Comparison of Three Kindergarten Intervention Program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2(2): 284-295.
Silva, C. & Alves-Martins 2002. Phonological Skills and Writing of Presyllabic Children [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37(4): 466-483.
鲍承模. 1999. 美国中小学“英语为第二语言”现代教学法简介(下)[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5: 4-7.
陈则航. 2002. 全语言概述[J]. 中小学外语教学, 12:25-28
何安平. 2001. 学生英语拼写错误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3: 199-205.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胡庆芳. 2001. 新世纪美国政府的教育理想和改革方向[J]. 外国中
小学教育, 5.
刘莹. 2004. 对我国儿童英语单词读写教育的初步构想[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18: 34-36.
罗立胜,张菜湘. 2002. 英语语音教学的回顾及对目前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 10: 21-23.
唐力行,叶华年. 1998. 关于我国英语教师对整体语言教学的意见
调查报告[J]. 外语界, 4: 27-33
王雪文,孙蓝. 2004. 中国学生英语拼写错误再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4: 299-303.
肖礼全. 2004. 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J]. 外语教学, 1: 67-71.
肖旭月. 2001. 语音表征在取词中拼写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学生英语拼写错误的心理语言学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6: 422-429.
俞红珍,刘淑安,厉园光. 2002.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实验研究报告 [J]. 课程·教材·教法, 6: 53-57.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