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任务型教学中的作用_读《新课标》有(2)
2014-02-10 01:17
导读:(1)知识目标:使用新词语、扩大词汇量、扩充文化背景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和表达的能力;培养获取信息、整理信息、与人沟通
(1)知识目标:使用新词语、扩大词汇量、扩充文化背景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和表达的能力;培养获取信息、整理信息、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3)文化目标: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认清,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2、“任务链”的设置。圣诞节是西方传统习俗里最隆重的一个庆典,也是深受各国人民欢迎和喜爱的一个节日。学生对于圣诞树、圣诞老人等内容都很感兴趣。笔者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选取Christams这一主题,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共同设计以下任务:
(1)师生一起准备圣诞节CD,用以营造节日氛围、短居配乐、学唱圣诞歌曲等环节;
(2)师生一起准备圣诞树以及圣诞节象征物,如星星、蜡烛、圣诞老人等等,并有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这些象征物的图片、文字说明以及相关传说,然后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交流;
(3)学生阅读《圣经故事》,在老师指导下筛选信息并将其改编成短剧The Origin Of Christmas(〈圣诞节的由来〉);
(4)教师指导编排该短剧,由学生在课堂上汇报演出;
(5)深层理解该主题的内涵及其延伸意,讨论并回答老师设置的问题:
A、Why do people celebrate Christmas?
B、Is holiday good for business?Will commercialization spoil its significance?
C、Wha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language?
3、任务的执行。此环节是任务型教学的重头戏。教师依据任务实行的合作需要将学生分为2人小组、4人小组、6人小组等,并让其课前各领一个任务去准备。各小组成员各显神通,或收集资料,或制作课件,或准备道具,既分工又合作,既展示个人的才华又运用集体智慧。课堂上,他们的表演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和喝彩,也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
4、任务完成的评价。在这一环节,笔者坚持“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即注重过程而非结果,用描述性而非定义性的语言。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可以采用个人自评、小组互评、老师点评等多种途径以达到学生彼此竞争但又互相激励、共同合作的境界。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体会
1、在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如笔者将上述Christmas这堂课的地点设在多功能教室,走进去就能看到图文并茂 的课件、装饰华丽的圣诞树,耳边听到的是祥和欢乐的圣诞颂歌。这样的氛围足以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课堂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谁还会想打瞌睡呢?
2、回想这堂课,笔者许多时候都是位于旁边或者学生中间,也就是说,在“任务型”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敢于把舞台让给学生,使他们成为主体、成为主角。但是,同时教师又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教师不仅要做事先的策划者、幕后的导演者,还要是临场随机应变的主持人。学生台上的表现除了考察自身的发挥,更是对教师台下训练是否到位的检验。
总而言之,无论在哪个教学环节,任务前(pre-task)、任务中(while-task),还是任务后(post-task),教师都在“任务型”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中小学外语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5年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