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效率精读读者(1)网(3)
2014-03-11 01:21
导读:E.g The snake slithered through the grass. 根据常识,蛇在草上的运动应该是“蛇蜿蜒地滑行”或是“曲折地滑行”,这正是“slithered”的意思。 单词对于语境就象
E.g The snake slithered through the grass.
根据常识,蛇在草上的运动应该是“蛇蜿蜒地滑行”或是“曲折地滑行”,这正是“slithered”的意思。
单词对于语境就象人对于社会,总是紧密地粘附于其存在的语境,因此, 我们可以在语境中推测词义。在阅读中,我们掌握并运用“语境法”来推测生词意义是必要的。
(四)修辞(Figures of speech)
修辞是一种表达艺术,借助适当的语言修辞,作者往往能将自己的情感、观点和思想鲜明生动、准确有力地表现出来。对于阅读来说,懂得语言修辞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体现为它既能帮助读者提高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领悟力,更能提高读者的阅读鉴赏水平。以下是材料中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
1、明喻(Simile)
明喻是指把两个不同但至少有某一共同品质或特性的事物(主体和喻体)进行比较。为了作此比较,作者通常用“like as”, “as...as”, “as if ”和“like”之类的词语来表达此共通性.E.g.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在此句里,“I” 把自己看作一片云,因为“I”此时的状态和云“到处漂流”的性质是相似的.
2、暗喻(Metaphor)
与明喻相比,暗喻的主体与喻体间的关系表现得更为紧密,暗喻在形式上不采用相类似的关系,而是相互等同的关系。由此,它不用“like”或“as”来连接。E.g. Military glory is a bubble blown from blood.
此例中,“military glory”被看作“bubble”是因为这两者在“暂时而易消逝”的性质上是等同的.
3、拟人(Personification)
为了表达需要,作者将人的禀性或特点赋予动物或非生命物体,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从而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使所表达的事物栩栩如生。E.g. Time talks. It speaks more plainly than words. It can shout the truth where words lie.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作者为了加强语气,此句中的“time”这一非生命物体赋予人“talk、speak、shout”的特性,使得表达形象而生动。
4、含蓄语(Understatement)
它是指作者虽然意在强调,却故意采用轻描淡写、含蓄内敛的低调手法来描写极为重大而严肃的事情。E.g. I had not the slightest doubt where our duty and our policy lay. (Sir 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 Advanced English Book1, 2000)
在这一句中,“not” 和“the slightest”是双重否定,实际意思是“greatest”,这就是发言者故意降低说话语气来表达与表面上看来完全相反的意义。
5、反语(Irony)
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它通过巧妙地使用与本意正好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从而更有力、更深刻,常常也更有趣地将作者的思想表达出来。E.g. Carting out his clever plan,we will not lose the chance.
这句中,我们可从“carting out”看出,作者把真正要表达的意思“stupid”故意正说为“clever”的意思,从而达到作者意味深长的目的.
6、借代(Metonymy)
借助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某种不可分离的关系,用一物的名称代替另一物。借代过程中,只出现借体;但借体对本体有明确的指代性。E.g. The kettle is boiling.
这里, “the kettle”里装满了水,水壶里的水能开而水壶本身却不能开。因此,这里的水壶被借代来指水。
7、转喻(Transferred Epithet)
这种修辞方法指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清楚地表达特征。E.g. What a cruel war it was!
在这两个例子中,“war”不可能“cruel”,因为它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而相反的,只有人才会残酷。这里,作者用修饰人的词语来转喻物。
以上所提及的只是其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其它还有一些次要的,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五)释义(Paraphrase)
所谓释义就是用更为浅显的语言去诠释一个复杂而难懂的句子,一方面以另外的方式去表达与该句相同的意思;另一方面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展原有的信息。
我们在进行精读时,难免会碰到较长而难懂的句子,那么,应该怎样更好地理解它们呢?要释义一个长难句,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
E.g. But neither his vanity nor his purse is any concern of the dictionary’s. (Bergen Evans, Advanced English Book1,2000)
1、找出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去掉它的修饰成分。在这一句中,有两个名词性结构,一是“neither his vanity nor his pure”,另外一个是“any concern of the dictionary’s”,去掉它们的修饰成分后,就分别成了“not vanity, not purse”和“concern”。
2、找出谓语动词,确定它的主语、宾语、或补语。这里,“is”是谓语动词,其主语是“not vanity, not purse”,宾语是“concern”.
3、拆分长难句,把他们改写成为两个或更多的简单句。我们还应该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展一些额外的描述和评论。
因此,原句便可释义为“A dictionary should record the fact, without bothering whether it can satisfy the vanity of those who use a dictionary to prove their unyielding positions in an argument, or help those who bet some money in support of their conviction.”
三、结论(Conclusion)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学习了要进行精读的五个步骤,整体意义上的单词、短语、数据;语言标志;猜词技巧;修辞和重难点句子的理解-释义。这五个步骤在精读中是十分必要而关键的,它们是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具体的一个完整体系。如果根据这样的体系去分析一篇文章,那么就会更加容易而准确地抓住它的要点,诸如,主要思想、细节、文字表义及隐含之义、结构、语言特色及写作风格。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精读在我们的阅读中很重要,而本篇文章中讨论的精读方法(五个步骤)更是如此。而且,精读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体系。因而,我们应该逐步掌握这些方法,并且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步骤!
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它生动地说明,技巧在任何领域对我们都是至关重要的,假如掌握了以上我所介绍的技巧,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在阅读中,尤其是精读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成为高效的精读读者。
参考文献:
[1]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4th ed. Oxford: The commercial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2]Widdawson, H.G. Practical Stylistics.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2.
[3]Zhang Haixi, Advanced English Book1.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g Research Press.2000.
[4]Zhang Qingyan,et al ,Advanced Business English.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6.
[5]Zhang Yunfei,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nglish Lexicology. Beij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1996.
[6]催长春,张碧竹.英语阅读理解应试指导.
[7]戴劲.高级英语阅读指要[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8}杜学增.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能[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9]黄萍.课外精练阅读技能篇[M].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10]刘兵.阅读能力培养[M].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
[11]齐乃政.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阅读精读讲[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12]陶明里.
研究生学位英语题及解析阅读理解[M].中国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13]姚云桥.怎样准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修订版)[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魏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