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时政文本翻译中的文化自主意识(5)
2014-11-02 01:05
导读:在全球化的语境中, 政治 多极化、 经济 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要求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翻译研究应站在更高的视点,统摄 历史 与现实,将政治、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
政治多极化、
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要求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翻译研究应站在更高的视点,统摄
历史与现实,将政治、权利和意识形态等影响翻译研究的外部因素纳人研究轨道。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后
现代主义在西方学术界逐渐式微时,后殖民主义异军突起,把理论的触角伸向西方以外的世界,倾听曾经“失语”的第三世界和前殖民地知识分子的声音。因此,从后殖民理论的角度研究翻译才能使翻译体现文化多元和文化平等对话的意识,有助于多元文化之间的互解互输,将“文化全球化”与张扬文化个性互为互促,既不是单极一元取向,又不可不顾及目标语读者的文化接受视域,即以偏激的异化语言形式或用不符合目标语的语理文理表述形式实践所谓的“文化自主、政治意识形态自主、语言权力自主”等,以此纠编传统译论中“西方中心”论的“以地道英语透明翻译”,即只关怀目标语读者的接受权力,而忽略源语的文化自主话语权力,将言语者的文化个性意识沦为“失语”的翻译现象,真正体现文化间的平等交流。只有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和目的论学理的观照下树立文化自主意识,时政翻译才能在对外交流中,其富有个性的汉文化特质的思维范式、价值标准、意识形态、为人处世等
哲学、伦理形态为世人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