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认知角度下的德语隐喻以及对德语习得的思考(

2014-11-29 02:03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认知角度下的德语隐喻以及对德语习得的思考(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的基
摘 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隐喻思维对语言和文化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知隐喻在德语教学中的引入可以帮助学习者构建隐喻性思维,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写作、阅读等方面的语言知识水平,加强其语用能力。
  关键词:隐喻;认知;德语学习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metaphor is not only a kind of rhetorical mean,but also a basic model of thinking.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metaphor,and from the acquisition of vocabulary,writing and reading,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metaphor in teaching German can improve the learner’s linguistic knowledge and usability.
  Key words:metaphor;cognitive;German study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现实生活中,母语者习惯于使用隐喻表达方式,用熟知的具体事物去思考谈论抽象事物,这使得隐喻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代表全世界共性的或者某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在交际过程中,话语的隐含意义会超越其字面含义,不具有相当的隐喻能力很难理解。目前,隐喻的研究范围正向多学科、多层次的方向扩展。当今的语言教育工作者也在努力尝试从认知隐喻学出发,拓展外语教学的思路并改进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隐喻能力对语言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外语学习者要熟悉这门外语所承载的文化,了解它与母语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别,对隐喻的了解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认知隐喻的发展及其分类
  
  隐喻概念创始于公元前335年,由亚里士多德确立。当时的隐喻只被看作一种用于雄辩的手段,主要局限在诗学和修辞学领域。19世纪柏拉图学派认为隐喻是人类内部的一种机制,既反映了语言的本质,又反映了人类的本质。20世纪80年代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逐渐从语言学研究的边缘地带转化为研究的热点话题,代表作品为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的玀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此时隐喻不仅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更重要的是被视为一种人类认知域的经验,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工具[1]。我国对于认知角度的隐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代表作品为束定芳教授的《隐喻学研究》、胡壮麟教授的《认知隐喻学》等[2]。 中国大学排名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隐喻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也来自于民众的日常活动和会话,这种隐喻的创造活动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人们在互相交谈的过程中,为了更具体、更生动形象地表述而采用一个概念替代或者补充说明,其中一部分由于背景狭隘或者相关性较小而只是昙花一现,另一部分则被大家沿用进入词典。1980年,Lakoff和Johnson通过对大量语言实践的调查统计表明,70%的日常表达都来自于隐喻,换言之,人类思维中的抽象概念大部分都是隐喻的[3]。认知语言学把隐喻划分为三种类型:结构隐喻(Strukturelle Metapher)、方位隐喻(Orientierungs Metapher)和实体隐喻(Ontologische Metapher)。
  1.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是指对一种概念的结构域的延伸以指称另一概念域[4]。例如:
  Ist dies das Fundament deiner Theorie?这是你理论的基础吗?
  Dieses Argument ist sehr wackelig.这个论据非常不牢靠。
  所谓理论的“基础”、“不牢靠”的论据等表达都是由于德语思维中存在将理论视为建筑(Theorie als Geb]ude)这样的隐喻。
  2.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是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概念隐喻,它是建立在文化经验的基础上并且给予概念以空间上的方向。例如,德语表达中存在这样的隐喻概念:好为上,坏为下(gut ist oben,schlecht ist unten),并由此衍生如下表述:
上一篇:浅析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