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传播 英语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趋上升、大国形象的确立及稳固,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已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然而在丈化方面,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中华文化主权面临威胁。如何使中国成为文化大国,向全球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而高校英语教学及文化教育则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成效。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顾名思义,全球文化交流指的是各国文化的融合,而非一国对另一国家的文化殖民或文化人侵。进人新世纪,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裹挟而来的全球化浪潮,西方文化乘机而人,部分国人的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认识误区进一步强化,民族本体文化认同再度受到威胁。传统文化受到众多青年人的挑战,甚至轻视。“非主流”文化元素不断涌现,中华传统文化在包容,却也深受冲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涵义
关于传统和文化,《现代汉语大辞典》中给予了解释:传统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华传统文化即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中世代相传的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文化财富和物质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天、地、人相对话的历时性记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有形的历史古迹、文物等,也包括无形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中国和世界之间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和纽带,理应发扬光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高校教育的怪圈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英语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和合作的主要工具。本着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高校的课程安排及教学重心向技术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两个极端发展,课程设置中删减了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增加了过多的综合类学科,而综合类学科之中大多涵盖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文学、以及艺术,中国传统文化被挤出了大学课堂,唯一被保留的涵盖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学语文课程也在一学期内草草收场。外语教学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过度的强化和渲染,外语成为升学、晋升、人才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教学重心的转移导致了学生学习重心的转移,师生都把精力投入到了所谓的“工具”科目英语上,忽略了对母语的学习。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对英语教育的过分重视导致了西方文化的强势输人,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却遭到了忽略。更为悲哀的是,当前的教学体制使我们的外语学得一知半解,而我们引以为豪的方块字却被同化得不中不洋,失去了本来的韵味。
四、建议及对策